“似認橘皮為猛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似認橘皮為猛火”全詩
彌勒大士,九十一劫帶水拖泥。
凡情圣量,不能劃除。
理照覺知,猶存露布。
佛意祖意,如將魚目作明珠。
大乘小乘,似認橘皮為猛火。
分類:
《偈二首》釋慧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偈二首
釋慧溫
釋迦老子,四十九年坐籌帷幄。
彌勒大士,九十一劫帶水拖泥。
凡情圣量,不能劃除。
理照覺知,猶存露布。
佛意祖意,如將魚目作明珠。
大乘小乘,似認橘皮為猛火。
中文譯文:
兩首偈詩
釋迦老子,坐在高臺思考整理政務四十九年。
彌勒大士,帶著水泥經歷九十一劫時光。
凡情和圣賢的水平標準,無法清除。
理智的照耀和知覺,仍然存在但像露水一樣消散。
佛陀的意愿,祖師的心愿,如同把魚的眼睛當成明珠。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仿佛把橘子皮當成猛烈的火焰。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以兩首偈詩的形式,通過對佛教的表述,展示了佛教信仰和修行的思想。詩中提到的釋迦老子和彌勒大士,都是佛教中重要的神明和佛陀。釋迦老子坐在高臺思考了四十九年政務,展示了佛教強調的修行和深思熟慮的精神。而彌勒大士則九十一劫帶著水泥,象征了佛教中的業障和修行的長久歷程。
詩中還提到了凡情圣量不能劃除的謎題,表達了佛教中人性的糾結和難以解脫的問題。理照覺知,猶如露水一樣消散,意味著對于真理的理解和覺知是一種瞬時的體驗,很容易被世俗的束縛所掩蓋。
最后,詩中提到佛意祖意,將魚目作明珠的比喻,強調了佛陀和祖師們的智慧和普照。同時,詩中還用大乘小乘將佛教的兩種教派進行對比,把小乘佛教比作把橘子皮當成猛火,暗指小乘佛教的局限性和偏見。
整體上,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通過對佛教信仰和修行的描繪,表達了對于修行者的思考和困惑,以及佛教智慧的寶貴和意義。
“似認橘皮為猛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èr shǒu
偈二首
shì jiā lǎo zi, sì shí jiǔ nián zuò chóu wéi wò.
釋迦老子,四十九年坐籌帷幄。
mí lè dà shì, jiǔ shí yī jié dài shuǐ tuō ní.
彌勒大士,九十一劫帶水拖泥。
fán qíng shèng liàng, bù néng huà chú.
凡情圣量,不能劃除。
lǐ zhào jué zhī, yóu cún lù bù.
理照覺知,猶存露布。
fú yì zǔ yì, rú jiāng yú mù zuò míng zhū.
佛意祖意,如將魚目作明珠。
dà chéng xiǎo chéng, shì rèn jú pí wèi měng huǒ.
大乘小乘,似認橘皮為猛火。
“似認橘皮為猛火”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