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房架刳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僧房架刳竹”全詩
再落至山腰,三落至山足。
欲引煮春山,僧房架刳竹。
分類:
《四明十題其八·三層瀑》釋曇穎 翻譯、賞析和詩意
《四明十題其八·三層瀑》是宋代釋曇穎的一首詩詞。這首詩的中文譯文是:
出頭出飛瀑,
落落鳴寒玉。
再落至山腰,
三落至山足。
欲引煮春山,
僧房架刳竹。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山水景色,抒發了對自然景觀的贊美與思考。詩中的四明山景中有一座飛瀑,水流如飛,聲音如同玉石冷鳴。水流再次落至山腰,又再三落至山腳。詩人想要引來這座飛瀑,將它收入到自己的住處,用竹子搭建一個構架。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表達方式,呈現出山水之間的美感和詩人對自然景觀的渴望。整體上表現了一種對自然山水的深情厚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飛瀑的翻飛流動和冷鳴聲,形象地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作者通過將水流層層落下,并以幻想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山水景色的向往和對美的追求。詩中的“飛瀑”象征著高遠、奔放和激情,瀑布的傾瀉和玉石的冷鳴聲形成了對比,展現了山水音色的協調之美。最后的兩句表達了詩人希望能將這美景收入己有之意愿,并借助架竹之手法將山水景觀引入自己的生活中。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大自然的壯美景色,通過景物的描寫傳達了詩人對山水的獨特感悟和對自然的向往之情。全詩情景交融,舒展流暢,給人以清新、明亮的感覺,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詩歌中簡潔的畫面和深遠的意境,使讀者在詩詞中得以感受到自然之美的力量和詩人心靈的寄托。
“僧房架刳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ì míng shí tí qí bā sān céng pù
四明十題其八·三層瀑
chū tóu chū fēi pù, luò luò míng hán yù.
出頭出飛瀑,落落鳴寒玉。
zài luò zhì shān yāo, sān luò zhì shān zú.
再落至山腰,三落至山足。
yù yǐn zhǔ chūn shān, sēng fáng jià kū zhú.
欲引煮春山,僧房架刳竹。
“僧房架刳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