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有道事須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當人有道事須親”全詩
不聞先圣有慈訓,莫認狂癡作近鄰。
分類: 十二時
《十二時頌》釋文準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十二時頌》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釋文準。這首詩的內容主要表達了做人的道理和原則,強調了崇尚道德的重要性。
詩中以「平旦寅」作為開篇,平旦寅是指早晨的時間,表示一天的開始。作者通過這樣的起始方式,暗示人生道路的起始點應該是和道德相關的。接著,詩中寫道「當人有道事須親」,指出人在做事情的時候應該秉持道德,要親近道義,即要有道德操守。這一句話表達了作者對于做事情不僅要有技巧、能力,更要有道德底線的看法。
接下來的兩句詩「不聞先圣有慈訓,莫認狂癡作近鄰」,提到了先圣的慈悲教誨和狂癡的近鄰。這里的先圣指的是古代的圣賢,他們通過慈悲為人的言行來教導世人。而狂癡的近鄰則是暗喻那些沒有道德底線、違背倫理、亂世亂行的人。通過這句話,作者明確表達了自己對于對待道德操守的立場,即要向先圣學習,而不能與狂癡為伍。
整首詩意味深長,表達了一個道理,即在人生的路上,追求道德是至關重要的。作者通過早晨起始的描寫,強調了道德在人生中的起點,它如同陽光一般溫暖著人們的心靈。而后,作者再次強調了追隨先圣慈悲教誨的重要性,用「莫認狂癡作近鄰」來提醒世人遠離那些道德敗壞、瘋狂的人。這首詩引人深思,告誡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堅守道德底線,追求高尚品德。
中文譯文:
平旦寅,當人有道事須親。
不聞先圣有慈訓,莫認狂癡作近鄰。
詩意和賞析:
《十二時頌》以早晨的時間為起點,強調了做人要秉持道德底線,追隨先圣的教導。通過與狂癡對比,詩人提出了道德觀念的重要性,并對于身邊的人以及自己提出了道德追求的要求。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道德的思考和追求。作者通過這首詩詞提醒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刻保持道德的準則,以先圣的慈悲教誨為榜樣,遠離道德敗壞的人和事。
通過聯想和對比,詩人將道德的純凈與狂癡的世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讀者更能夠明確地明白詩人想要表達的思想。這首詩給人以啟迪和警示,引人深思,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思想深度的詩詞作品。
“當人有道事須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èr shí sòng
十二時頌
píng dàn yín, dāng rén yǒu dào shì xū qīn.
平旦寅,當人有道事須親。
bù wén xiān shèng yǒu cí xùn, mò rèn kuáng chī zuò jìn lín.
不聞先圣有慈訓,莫認狂癡作近鄰。
“當人有道事須親”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