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根成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落根成翳”全詩
證道底人被道貌岸然礙,達法底人被法礙。
何謂如此不見道,金屑雖貴,落根成翳。
要得高步大方,直須去此四礙。
分類:
《偈十六首》釋行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偈十六首》
明眼底人眼礙,
悟心底人被心礙。
證道底人被道貌岸然礙,
達法底人被法礙。
何謂如此不見道,
金屑雖貴,落根成翳。
要得高步大方,
直須去此四礙。
中文譯文:
明澈的眼睛被眼睛自身所遮擋,
領悟的心被心意本身所困擾。
尋求證道的人被虔誠的模樣所限制,
達成法理的人被法律所局限。
為何如此無法看見真正的道路,
就像珍貴的金屑,掉在泥土里不起眼。
想要獲得高貴從容的境界,
就必須戰勝這四種障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僧人釋行瑛所作,以簡潔有力的語言表達了達到高境界所需戰勝的四種障礙。
第一句表達了一個明澈的眼睛被眼睛自身所遮擋的情景,意味著有時我們對眼前的事物看似明了,卻被自己的偏見和固有的看法所束縛,無法真實地認識和理解。
第二句以相似的方式,表達了一個尋求領悟的心被心意本身所困擾的情景。這是指我們在思考問題或尋求真理的過程中,常常被自我意識、情緒和偏見所干擾,難以達到真正的領悟和理解。
第三句聚焦于想要證明自己在道德或宗教信仰上的修行成果時所面臨的障礙。善良和虔誠的外貌往往會使人們形成對某個人的評判,而往往忽略了對內心的真實檢驗。詩中指出,對道德行為和宗教儀式的過度依賴會妨礙人們真正理解和體驗宗教的真義。
最后一句強調了法律對人們自由和成長的限制。盡管法律有其必要性和約束力,但過度依賴法律,過分拘泥于法律規定,會讓人們喪失對內心和社會道義的判斷力,失去靈活而自由的思考和行動能力。
整首詩以簡短的語言,著重揭示了人們在追求真理、道德、精神境界等方面所面臨的障礙。作者通過詳細地描述這些障礙,提醒人們要超越自身的視野和價值觀念,才能獲得更高的境界。這首詩具有啟發和警示作用,對于追求智慧和內心成長的人們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落根成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hí liù shǒu
偈十六首
míng yǎn dǐ rén yǎn ài, wù xīn dǐ rén bèi xīn ài.
明眼底人眼礙,悟心底人被心礙。
zhèng dào dǐ rén bèi dào mào àn rán ài, dá fǎ dǐ rén bèi fǎ ài.
證道底人被道貌岸然礙,達法底人被法礙。
hé wèi rú cǐ bú jiàn dào, jīn xiè suī guì,
何謂如此不見道,金屑雖貴,
luò gēn chéng yì.
落根成翳。
yào de gāo bù dà fāng,
要得高步大方,
zhí xū qù cǐ sì ài.
直須去此四礙。
“落根成翳”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