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笑維摩談為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堪笑維摩談為二”全詩
不是不是,勒回千里追風驥。
終成敗壞可憐生,塞斷咽喉無出氣。
無出氣,有巴處。
趙州東壁掛葫蘆,堪笑維摩談為二。
分類:
《偈五首》釋宗璉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偈五首》
作者:釋宗璉
朝代:宋代
是是,放出南山真鱉鼻。
不是不是,勒回千里追風驥。
終成敗壞可憐生,
塞斷咽喉無出氣。
無出氣,有巴處。
趙州東壁掛葫蘆,
堪笑維摩談為二。
中文譯文:
是是,放出南山真正的鱉鼻。
不是不是,勒回千里追趕風馬。
終究成敗壞了可憐的生命,
堵塞了咽喉,無法呼吸。
無法呼吸,有巴山的地方。
趙州東壁掛著葫蘆,
可笑地將維摩談分為兩段。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由宋代佛教禪宗高僧釋宗璉所作。詩中運用了對偶的手法,通過對比和對偶的對立以表達深刻的思想。
詩的第一句“是是,放出南山真鱉鼻”是肯定的表述,意味著釋宗璉將真正的鱉鼻(一種神奇的物品)釋放出來。鱉鼻在佛教中有特殊的象征意義,可能指的是智慧或者解脫的境界。
而第二句“不是不是,勒回千里追風驥”則是否定的表述,表示作者并沒有將風馬(指向解脫的境界)成功地追回。這里的風馬象征著追求解脫的努力和追求的對象。
接下來的兩句“終成敗壞可憐生,塞斷咽喉無出氣”表達了作者對自身成敗的悲嘆和無奈。生命因為成功和失敗的坎坷而遭受折磨,被塞住咽喉無法呼吸,無法順暢地表達自己。
然后是“無出氣,有巴處”,這句話透露出一絲希望和慰藉。盡管無法呼吸,但仍然有一個巴山的地方。這里的巴山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一個修行地點,表示即使在困境中,仍有可能找到解脫和安寧之處。
最后的兩句“趙州東壁掛葫蘆,堪笑維摩談為二”則指向了一個具體的事例。趙州是一個佛教名僧,他的東壁掛著葫蘆,葫蘆在佛教中也有特殊的象征意義,可能代表著空性和無我。這里作者嘲笑了維摩談,維摩談是佛教經典《維摩詰經》中的人物,他以獨到的智慧進行了對話,但作者認為這種對話將佛法分為兩個部分,是可笑的。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比和對偶的手法,表達了釋宗璉對自身修行和追求解脫之路的思考和反思。詩中展示了對生命的苦難和無奈,但同時也透露出一絲希望和對解脫的向往。通過具體的事例和象喻的運用,詩詞給人以啟發和思考,展示了佛教智慧和對人生意義的思索。
“堪笑維摩談為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wǔ shǒu
偈五首
shì shì, fàng chū nán shān zhēn biē bí.
是是,放出南山真鱉鼻。
bù shì bú shì, lēi huí qiān lǐ zhuī fēng jì.
不是不是,勒回千里追風驥。
zhōng chéng bài huài kě lián shēng, sāi duàn yān hóu wú chū qì.
終成敗壞可憐生,塞斷咽喉無出氣。
wú chū qì, yǒu bā chù.
無出氣,有巴處。
zhào zhōu dōng bì guà hú lú, kān xiào wéi mó tán wèi èr.
趙州東壁掛葫蘆,堪笑維摩談為二。
“堪笑維摩談為二”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