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何曾夢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佛法何曾夢見”出自宋代釋祖欽的《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詩句共6個字,詩句拼音為:fó fǎ hé zēng mèng jiàn,詩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佛法何曾夢見”全詩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進則撞頭磕額,退則墮坑落壍。
動則犯手傷鋒,佛法何曾夢見。
咄,莫道仰山今日為人方便。
動則犯手傷鋒,佛法何曾夢見。
咄,莫道仰山今日為人方便。
分類: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釋祖欽 翻譯、賞析和詩意
譯文:《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進退不得,被困于中無法掙脫。
行動無法避免傷害,佛法似乎無法實現。
咄!不要說今天仰山的人對我有所助益。
詩意:這首詩以詼諧幽默的方式表達了一個人在修行中所面臨的困境和矛盾。作者通過使用反諷的語言,揭示了修行者如何在進退兩難、動靜之間產生矛盾。“進則撞頭磕額,退則墮坑落壍”表明無論是前進還是后退,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動則犯手傷鋒”表示在實際行動中容易犯錯。“佛法何曾夢見”則暗示佛法并非萬能解決所有問題的方法。最后一句“咄,莫道仰山今日為人方便”是一種對世人幻想佛法能夠給予方便的嘲諷,表達了作者對修行的真實性的思考。
賞析:這首詩以簡短的語言和幽默的手法道出修行的困境和問題。通過反諷的表達方式,作者自嘲自省,表達了對佛法的思考。詩中運用了形象生動的語言,讓讀者能夠感受到修行者在修行過程中所面臨的種種困難和矛盾。通過這種調侃的方式,作者傳達了一個現實而深刻的信息:佛法并非解決問題的萬靈藥,修行是一項困難而需要深思熟慮的事情。這首詩以簡潔而獨特的方式挑戰了讀者對佛法的幻想,并呼吁人們戒除不切實際的幻想,更加注重真實和實際。
“佛法何曾夢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sòng yī bǎi èr shí sān shǒu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jìn zé zhuàng tóu kē é, tuì zé duò kēng luò qiàn.
進則撞頭磕額,退則墮坑落壍。
dòng zé fàn shǒu shāng fēng, fó fǎ hé zēng mèng jiàn.
動則犯手傷鋒,佛法何曾夢見。
duō, mò dào yǎng shān jīn rì wéi rén fāng biàn.
咄,莫道仰山今日為人方便。
“佛法何曾夢見”平仄韻腳
拼音:fó fǎ hé zēng mèng jiàn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五潸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五潸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佛法何曾夢見”的相關詩句
“佛法何曾夢見”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佛法何曾夢見”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佛法何曾夢見”出自釋祖欽的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