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為斯文主夏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端為斯文主夏盟”全詩
師道更全雙璧白,講堂初奏六莖清。
秦灰不燼詩書種,孔壁猶鏗絲竹聲。
惟有漁翁只自嘆,談經敢望漢鴻生。
分類:
《謝王繡使同二教舉充講賓》王翊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中文譯文:
在繡衣和玉斧之下,青冥之間,對于夏盟,我作為謝繡使同被任命為講課嘉賓。兩位教授的學道觀點更為完美,光明白晰。講堂初設立,以六絲凈音引始。盡管秦灰未能燃盡,但書籍和詩歌依然繁衍滋長,孔墻上的絲竹聲回蕩不絕。只有漁翁自嘆不已,他談論經義,卻敢于像漢鴻一樣追求巔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翊龍作于宋代的一首詠史之作。詩中描述了自己以謝繡使之名被任命為講課的嘉賓,以及對教授的學道和講堂的概況的贊美。詩人通過描繪教師們學大道有如一對完美的雙璧,講堂的初設引來了清凈的音樂聲,將這個講堂的氛圍描述得莊重而美好。詩人還表達了對知識的崇敬之情,縱使時光荏苒,書籍和詩歌的魅力依然持續傳承。然而,只有漁翁是自嘆不已,因為他盡管談論經義,但卻敢于追求如漢鴻般的卓越。整首詩以樸實的語言表達了對教育和學問的珍視和崇敬之情。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學術殿堂的場景,旨在表達對學問、知識和文化的贊美。詩人通過形容教授們的學問和講堂的氛圍,表達了對知識的敬畏和崇尚。同時,詩人也對自己的學問與漁翁的不同態度進行對比,以凸顯知識的重要性和對知識的追求。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對知識和學問的熱愛和向往,具有濃厚的禮敬之情,展示了宋代士人的學問風范。
“端為斯文主夏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è wáng xiù shǐ tóng èr jiào jǔ chōng jiǎng bīn
謝王繡使同二教舉充講賓
xiù yī yù fǔ xià qīng míng, duān wèi sī wén zhǔ xià méng.
繡衣玉斧下青冥,端為斯文主夏盟。
shī dào gèng quán shuāng bì bái, jiǎng táng chū zòu liù jīng qīng.
師道更全雙璧白,講堂初奏六莖清。
qín huī bù jìn shī shū zhǒng, kǒng bì yóu kēng sī zhú shēng.
秦灰不燼詩書種,孔壁猶鏗絲竹聲。
wéi yǒu yú wēng zhǐ zì tàn, tán jīng gǎn wàng hàn hóng shēng.
惟有漁翁只自嘆,談經敢望漢鴻生。
“端為斯文主夏盟”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