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無巨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雖然無巨蔭”全詩
雖然無巨蔭,明月飛來多。
分類:
《寓興十首》張至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寓興十首》是宋代詩人張至龍的作品之一。這首詩以庭前景物為背景,描繪了一幅深秋時節的景象。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庭前無繁植,疎竹附梅坡。
雖然無巨蔭,明月飛來多。
譯文:
在庭院前沒有繁茂的植物,只有疏疏落落的竹子靠近梅坡。
雖然沒有濃密的蔭蔽,但明亮的月光頻繁地飛臨。
詩意:
這首詩以簡潔的筆觸描繪了一個素雅而寧靜的秋夜景象。庭前沒有茂盛的植物,只有一些孤獨的竹子靠近坡上的梅樹。雖然沒有茂密的樹蔭,但明亮的月光卻頻繁地穿過云層,不斷降臨在這個庭院中。詩人以簡約的語言表達出一種清涼宜人的氛圍,展現出一種寂靜中的美感。
賞析:
《寓興十首》這首詩通過對庭院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敏感和感悟。詩中的庭院空曠,沒有繁茂的植物,而只有幾株疏落的竹子,與坡上的梅樹形成一種獨特的景觀。盡管沒有濃密的樹蔭,但明亮的月光卻頻繁地灑落其中,給庭院增添了動人的光影。這種景象使人感到清涼宜人,也讓人不禁聯想到生活中的一些隱秘之美。
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是平和、寧靜和舒適的。詩人通過對庭院景物的簡單描寫,喚起讀者內心深處對大自然的向往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詩中的明月象征著純潔和希望,它的頻繁出現讓整個庭院充滿了一種神秘而安詳的氛圍。讀者在閱讀這首詩時,可以感受到詩人對自然美和寧靜生活的追求,同時也可以在內心中尋找到一種寧靜與放松的感覺。
總之,張至龍的《寓興十首》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描寫,展示了一個寧靜秋夜的景象。詩人以細膩的筆觸表達了對自然美和平和生活的向往,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一種寧靜與美好。
“雖然無巨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xìng shí shǒu
寓興十首
tíng qián wú fán zhí, shū zhú fù méi pō.
庭前無繁植,疎竹附梅坡。
suī rán wú jù yīn, míng yuè fēi lái duō.
雖然無巨蔭,明月飛來多。
“雖然無巨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