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崖再勒中興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磨崖再勒中興碑”全詩
三絕堂前月浸碧,兩峰亭下草生悲。
英風義概有存者,流水高山誰會之。
便使中原歸趙璧,磨崖再勒中興碑。
分類:
《浯溪》莊崇節 翻譯、賞析和詩意
《浯溪》是一首寫給魯公的頌詩,作者是宋代的莊崇節。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浯溪
元翁作頌魯公書,
峭壁云煙萬古垂。
三絕堂前月浸碧,
兩峰亭下草生悲。
英風義概有存者,
流水高山誰會之。
便使中原歸趙璧,
磨崖再勒中興碑。
中文譯文:
浯溪,元翁為魯公作頌書,
險峻的山峰上云煙永久流傳。
三絕堂前月光浸染碧色,
兩峰亭下的草木蕭瑟悲涼。
英勇風采和正義的品質仍存留,
奔流的水和高聳的山誰來理解?
即使中原的統治權歸趙國所有,
我也要再次在懸崖上刻下復興的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浯溪為背景,是莊崇節向魯公致敬的頌詩。浯溪是山崖上的一片景致,峭壁云煙的景象使人感慨萬古流傳。詩中描繪了三絕堂前的月光染上碧色,兩峰亭下的草木凄涼蕭瑟,表現出一種寂寥的情懷。
作者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英勇風采和正義品質的贊美,認為這些品質依然存在于世間。然而,流水和高山這樣的自然景觀卻無法真正理解這些偉大的品質。這是對人與自然之間的對話和互動的思考,也暗示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隔閡。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愿望,即使中原的統治權歸屬于趙國,作者也要在懸崖上再次刻下中興的碑。這句話暗示著作者對國家興盛的期望和對歷史使命的責任感。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和人文情懷的表達,展現出作者對魯公的敬愛之情、對英雄品質的贊美以及對國家興盛的期望。同時,詩中的自然景觀也與人的情感和命運相互映襯,給人一種深邃而哲理的感受。
“磨崖再勒中興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ú xī
浯溪
yuán wēng zuò sòng lǔ gōng shū, qiào bì yún yān wàn gǔ chuí.
元翁作頌魯公書,峭壁云煙萬古垂。
sān jué táng qián yuè jìn bì, liǎng fēng tíng xià cǎo shēng bēi.
三絕堂前月浸碧,兩峰亭下草生悲。
yīng fēng yì gài yǒu cún zhě, liú shuǐ gāo shān shuí huì zhī.
英風義概有存者,流水高山誰會之。
biàn shǐ zhōng yuán guī zhào bì, mó yá zài lēi zhōng xīng bēi.
便使中原歸趙璧,磨崖再勒中興碑。
“磨崖再勒中興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