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去誰相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爾去誰相攜”全詩
兩村辨喬木,五里聞鳴雞。
飲酒溪雨過,彈棋山月低。
徒聞蔣生徑,爾去誰相攜。
分類: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澧頭送蔣侯》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澧頭送蔣侯》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一首詩,描述了詩人和朋友分別時的情景。
詩中描繪了詩人和朋友的住所,分別位于澧水的北部和西部。兩個村莊之間的喬木作為辨認的標志,使詩人和朋友能夠找到彼此的家。五里之外傳來的鳴雞聲,象征著黎明時分的離別。
詩人和朋友在飲酒時,山上的月亮低垂,掛在棋盤上的弦上。溪水下起雨來,這景色更增添了分別時的憂愁。
最后,詩人聽說蔣生經過了這條小徑,不知道是否有其他的人陪伴著他離開。這句話體現了詩人在分別時的失落和孤獨。
整首詩具有濃郁的離別情懷,描繪了大自然中的景色與離人的情懷相結合,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憂傷和無奈之情。
譯文如下:
君住澧水北,我家澧水西。
兩村辨喬木,五里聞鳴雞。
飲酒溪雨過,彈棋山月低。
徒聞蔣生徑,爾去誰相攜。
詩意賞析:
《澧頭送蔣侯》是一首描寫分別的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離別時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傷和孤獨之情。
詩中通過對澧水兩岸的村莊喬木、晨曦之聲、溪雨山月等景物的描繪,將詩人和朋友的離別情緒與自然景色融為一體,使詩中的離別情感更加深刻。
詩人通過描述朋友經過的小徑,表現了詩人對朋友離去的無奈和孤獨,對未來的不確定而焦慮。整首詩通過對分別時的細膩描寫,展現了離別的憂傷和對友誼的珍惜,讓讀者感受到離人之苦和離別之情。
該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準確地描繪了自然景物與情感的聯系,給人一種深深的離別之感。同時,詩中所表達的離別情感是人們常常會遇到的情感,讓讀者產生共鳴,并引發讀者對友情、親情的思考。
“爾去誰相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ǐ tóu sòng jiǎng hóu
澧頭送蔣侯
jūn zhù lǐ shuǐ běi, wǒ jiā lǐ shuǐ xī.
君住澧水北,我家澧水西。
liǎng cūn biàn qiáo mù, wǔ lǐ wén míng jī.
兩村辨喬木,五里聞鳴雞。
yǐn jiǔ xī yǔ guò, dàn qí shān yuè dī.
飲酒溪雨過,彈棋山月低。
tú wén jiǎng shēng jìng, ěr qù shuí xiāng xié.
徒聞蔣生徑,爾去誰相攜。
“爾去誰相攜”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