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章枉喪紅羅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平章枉喪紅羅帳”全詩
平章枉喪紅羅帳,員外虛題粉壁圖。
鳳別岐山祥兆隱,麟游郊藪瑞光無。
自從界限鴻溝后,成敗興衰不屬吾。
分類:
《缺題》段寶 翻譯、賞析和詩意
《缺題》是一首明代的詩詞,作者是段寶。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烽火狼煙的消息不符實,
驪山舉行的戲劇是支梧。
平章白白喪失了紅羅帳,
員外空洞地題寫在粉壁圖上。
鳳凰離開了岐山,祥兆隱匿,
麟游于郊野中,瑞光不見。
自從界限成為鴻溝以后,
成敗興衰與我無關。
詩意和賞析:
《缺題》這首詩詞以對比和隱喻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時局變遷和個人遭遇的無奈和無所適從之感。
首先,詩中描述了烽火狼煙的消息不符實,驪山舉行的戲劇只是支梧(指不值得關注的小事),表達了作者對于社會動蕩和政治腐敗的失望和不信任。
其次,詩中提到平章(指官員)枉費了紅羅帳,員外(指富豪)虛無地在粉壁圖上題字。這揭示了官員虛有其表的權勢和富豪虛榮的行為,暗示社會價值觀的扭曲和虛妄。
然后,詩中鳳凰離開了岐山,麟游于郊野中,表達了祥瑞和吉兆的消失和隱藏。這可能暗指國家運勢的低迷和困境,以及作者個人運勢的不濟。
最后,詩中自從界限成為鴻溝以后,成敗興衰與我無關,表達了作者對自身處境的無奈,無論是社會的興衰還是個人的成敗,都無法由他來左右。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比和隱喻的手法,揭示了作者對當時社會和個人處境的無奈和失落之情。它反映了明代社會的腐敗和動蕩,以及作者對于現實的痛苦認知。
“平章枉喪紅羅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uē tí
缺題
fēng huǒ láng yān xìn bù fú, lí shān jǔ xì shì zhī wú.
烽火狼煙信不符,驪山舉戲是支梧。
píng zhāng wǎng sàng hóng luó zhàng, yuán wài xū tí fěn bì tú.
平章枉喪紅羅帳,員外虛題粉壁圖。
fèng bié qí shān xiáng zhào yǐn, lín yóu jiāo sǒu ruì guāng wú.
鳳別岐山祥兆隱,麟游郊藪瑞光無。
zì cóng jiè xiàn hóng gōu hòu, chéng bài xīng shuāi bù shǔ wú.
自從界限鴻溝后,成敗興衰不屬吾。
“平章枉喪紅羅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