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嫌佳景多遲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每嫌佳景多遲暮”全詩
月如佳客過清夜,花似離人去隔春。
萍掩小池魚躍驟,棗垂深院烏啼頻。
每嫌佳景多遲暮,欲問陰晴竟未真。
分類:
《山含》胡安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含》是明代胡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山含
茅屋初成蕙水濱,
空思陶謝作芳鄰。
月如佳客過清夜,
花似離人去隔春。
萍掩小池魚躍驟,
棗垂深院烏啼頻。
每嫌佳景多遲暮,
欲問陰晴竟未真。
中文譯文:
初建的茅屋坐落在蕙水邊,
心里空想著陶淵明和謝靈運作為鄰居。
月亮像是美好的客人穿過清澈的夜晚,
花兒仿佛是離開的人隔開了春天的距離。
浮萍遮掩著小池塘,魚兒躍出水面,
棗樹垂下深院,烏鴉頻繁地啼叫。
我常常抱怨美景來得太晚,太接近黃昏,
想要詢問陰晴究竟未曾真實。
詩意:
《山含》描繪了一種對自然景觀的思索和感慨之情。詩人描述了自己初建的茅屋靠近蕙水的地方,心中思念著陶淵明和謝靈運這兩位古代文人,希望能成為他們的鄰居,表達了對文人境界和修養的向往和追求。詩中的月亮和花兒成為象征,月亮像是美好的客人穿過夜晚,而花兒則隔開了詩人和春天的距離,暗示了離別和時光的流轉。最后,詩人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嘆和對自然變化真實性的疑問,認為美景常常來得太晚,太接近黃昏,讓人懷疑陰晴的真實性。
賞析:
《山含》以簡潔、含蓄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自然景觀和人生的感悟。詩中通過描繪茅屋、蕙水、月亮、花兒等元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獨特感受。茅屋初建、蕙水環繞,給人以寧靜和清幽之感,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環境的喜愛和向往。同時,詩人以陶淵明和謝靈運作為心靈的寄托和文化的符號,表達了對文人風范和修養的向往,希望能與他們成為鄰居,暗示了詩人對高尚情操和美好人生的追求。
詩中的月亮和花兒被賦予象征意義,月亮如美好的客人穿過清澈的夜晚,給人以溫馨和寧靜之感,而花兒則隔開了詩人和春天的距離,暗示了離別和時光的流逝。這種意象的構建增添了詩詞的情感和內涵。
詩詞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光陰流逝的感慨和對真實性的疑問。詩人抱怨美景常常來得太晚,太接近黃昏,暗示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遺憾。他想要詢問陰晴究竟未曾真實,對自然變化的真實性產生了疑問,反映了人對時間和現實的思考和困惑。
整首詩詞通過簡練而準確的語言,以及對自然景觀和人生的獨特感悟,傳達了詩人對美好境界和真實人生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對時間流逝和現實變化的思考和疑問。這使得《山含》成為一首充滿哲思和意蘊的詩詞作品。
“每嫌佳景多遲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hán
山含
máo wū chū chéng huì shuǐ bīn, kōng sī táo xiè zuò fāng lín.
茅屋初成蕙水濱,空思陶謝作芳鄰。
yuè rú jiā kè guò qīng yè, huā shì lí rén qù gé chūn.
月如佳客過清夜,花似離人去隔春。
píng yǎn xiǎo chí yú yuè zhòu, zǎo chuí shēn yuàn wū tí pín.
萍掩小池魚躍驟,棗垂深院烏啼頻。
měi xián jiā jǐng duō chí mù, yù wèn yīn qíng jìng wèi zhēn.
每嫌佳景多遲暮,欲問陰晴竟未真。
“每嫌佳景多遲暮”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