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坐更通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枯坐更通玄”全詩
澗回遙帶合,峰抱翠濤連。
無復容塵地,剛余看月天。
想應風雨夜,枯坐更通玄。
分類:
《登上天竺閣》姜龍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登上天竺閣》是明代詩人姜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登上天竺閣,
Climbing the tower of Tianzhu,
望閣倚危巔。
I lean against the precarious peak, gazing from the tower.
疏鐘破暝煙,
The sparse bell breaks through the mist at dusk,
澗回遙帶合。
The stream returns, merging in the distance.
峰抱翠濤連,
Peaks embrace the continuous waves of green,
無復容塵地,
No longer confined to the mundane world,
剛余看月天。
I gaze at the moon, transcending earthly matters.
想應風雨夜,
In my thoughts, I imagine stormy nights,
枯坐更通玄。
Sitting alone, I attain deeper understanding.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登上天竺閣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觸動和對超越塵世的追求。詩中的天竺閣象征著高處的境界,詩人借助閣樓的高度,俯瞰山水之美,體驗到超越塵囂的寧靜與美好。
詩詞開篇以"欹閣倚危巔"描繪了詩人登上閣樓的情景,他身處高處,遠離塵世,心曠神怡。"疏鐘破暝煙"一句通過描述鐘聲穿越暮色的意象,增添了神秘感和超脫塵俗的氛圍。"澗回遙帶合"以流水回旋的意象,表達了山澗的美景和與自然的融合。
接著,詩人描繪了山峰抱持連綿的翠濤,表現出大自然的壯麗景色。"無復容塵地"一句意味著詩人已經超越了塵世的束縛,達到一種超然的境界。"剛余看月天"表達了詩人在高處凝視月亮,感受到升華的心靈體驗。
最后兩句"想應風雨夜,枯坐更通玄"則表達了詩人在枯坐中思考,想象自然風雨的夜晚,通過平靜的思緒與自然萬物相通,進一步追求心靈的升華和通達。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描繪山水之美和詩人的心靈追求,表達了對超越塵世的向往和對寧靜境界的追尋。詩詞的語言簡練、意象鮮明,通過景物描寫和詩人的感悟,展現了明代文人的山水情懷和對心靈境界的追求。
“枯坐更通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shàng tiān zhú gé
登上天竺閣
yī gé yǐ wēi diān, shū zhōng pò míng yān.
欹閣倚危巔,疏鐘破暝煙。
jiàn huí yáo dài hé, fēng bào cuì tāo lián.
澗回遙帶合,峰抱翠濤連。
wú fù róng chén dì, gāng yú kàn yuè tiān.
無復容塵地,剛余看月天。
xiǎng yīng fēng yǔ yè, kū zuò gèng tōng xuán.
想應風雨夜,枯坐更通玄。
“枯坐更通玄”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