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殘紅燭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燒殘紅燭短”全詩
倚樹聽嚶嚶,折花歌纂纂。
美人浩無期,青春忽已晚。
寫盡錦箋長,燒殘紅燭短。
日夕望江南,彩云天際遠。
分類:
《棗亭春晚》揭軌 翻譯、賞析和詩意
《棗亭春晚》是一首明代詩詞,作者是揭軌。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昨日花始開,今日花已滿。
倚樹聽嚶嚶,折花歌纂纂。
美人浩無期,青春忽已晚。
寫盡錦箋長,燒殘紅燭短。
日夕望江南,彩云天際遠。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春天的晚上,在棗亭上發生的一系列情景。詩人感嘆時間的流逝和青春的短暫,抒發了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對年華易逝的無奈之情。詩中抒發了對美人的思念,以及對江南風景的向往。整首詩描繪了一幅春夜的景象,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期許。
賞析:
《棗亭春晚》通過對春天景色和人生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光陰易逝和青春易逝的感慨之情。詩中使用了對比的手法,在描述昨日花初開和今日花已盛開之間的轉變時,突出了時間的流轉和事物的變化。通過倚樹聽鳥鳴、折花歌唱等描寫,給詩詞增添了生動的畫面感和音樂感。
詩中的美人形象象征著美好和純潔,作者對美人的思念表達了對愛情和美好時光的向往。然而,詩人也深切地意識到青春逝去的無可挽回,對青春短暫的感嘆和無奈之情在詩中得到了體現。
最后兩句“寫盡錦箋長,燒殘紅燭短”,用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時間的匆匆和生命的有限。詩人希望能夠長久地寫下美好的回憶,但紙筆終究有限,時間也如燭火一般短暫。
詩的最后兩句“日夕望江南,彩云天際遠”,表達了詩人對江南地區的向往和對未來的期望。江南地區以其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文化氛圍而聞名,詩人希望能夠在那里尋找到更多的美好和靈感。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通過對春天景色和人生的描繪,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青春短暫的感慨,同時展現了對美好和未來的向往。
“燒殘紅燭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ǎo tíng chūn wǎn
棗亭春晚
zuó rì huā shǐ kāi, jīn rì huā yǐ mǎn.
昨日花始開,今日花已滿。
yǐ shù tīng yīng yīng, zhé huā gē zuǎn zuǎn.
倚樹聽嚶嚶,折花歌纂纂。
měi rén hào wú qī, qīng chūn hū yǐ wǎn.
美人浩無期,青春忽已晚。
xiě jǐn jǐn jiān zhǎng, shāo cán hóng zhú duǎn.
寫盡錦箋長,燒殘紅燭短。
rì xī wàng jiāng nán, cǎi yún tiān jì yuǎn.
日夕望江南,彩云天際遠。
“燒殘紅燭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