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昔狐兔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宿昔狐兔藏”全詩
竹莊荊棘深,宿昔狐兔藏。
豈無江海愿,齒發不足償。
生則居庵中,死則埋庵傍。
¤
分類:
《雜詩(三首)》李存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詩(三首)》
老去無所為,
結廬在竹莊。
竹莊荊棘深,
宿昔狐兔藏。
豈無江海愿,
齒發不足償。
生則居庵中,
死則埋庵傍。
中文譯文:
年老后無所作為,
在竹林中搭建茅屋。
竹林茂密,荊棘叢生,
往日里狐貍和兔子藏身其中。
難道沒有江海之愿望,
但現在已齒發不多,無法實現。
活著時居住在庵堂中,
死后將埋葬在庵堂旁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明代詩人李存創作的,通過描繪老年人的生活狀態和心境,表達了對無為而老去的思考和對生死的思索。
詩的第一句“老去無所為”,表達了作者年老后無所作為的狀態,可能是指自己無法再有所建樹,無法再有所為。接著,作者選擇在竹莊結廬,選擇了一個寧靜、清幽的環境,與自然相伴度過晚年。
第二句“竹莊荊棘深,宿昔狐兔藏”,通過描述竹莊的景象,展示了竹林茂密而叢生的荊棘,暗示了世事繁雜復雜,而竹莊則成為了安靜的避世之地,也成為了狐貍和兔子等動物的藏身之所,強調了竹莊的隱秘性和寧靜。
接下來的兩句“豈無江海愿,齒發不足償”,表達了作者內心依然懷有對江海的向往和渴望,但由于年老齒發不多,無法實現這些愿望,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時間的流逝。
最后兩句“生則居庵中,死則埋庵傍”,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生死的安排,居住在庵堂中,與庵堂相伴度過生命的時光,死后也希望能夠埋葬在庵堂旁邊,與庵堂永遠相依相伴。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老年生活的思考和對生死的思索,通過對自然環境的描繪和對個人心境的表達,展示了對寧靜、隱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對人生無常和時光流轉的感慨。
“宿昔狐兔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shī sān shǒu
雜詩(三首)
lǎo qù wú suǒ wéi, jié lú zài zhú zhuāng.
老去無所為,結廬在竹莊。
zhú zhuāng jīng jí shēn, sù xī hú tù cáng.
竹莊荊棘深,宿昔狐兔藏。
qǐ wú jiāng hǎi yuàn, chǐ fā bù zú cháng.
豈無江海愿,齒發不足償。
shēng zé jū ān zhōng, sǐ zé mái ān bàng.
生則居庵中,死則埋庵傍。
¤
“宿昔狐兔藏”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