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侵粉色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塵侵粉色微”全詩
未曾行雨去,不見逐風歸。
只怪偏凝壁,回看欲惹衣。
丹青忽借便,移向帝鄉飛。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詠郡齋壁畫片云(得歸字)》岑參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郡齋壁畫片云(得歸字)》是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一首詩。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云片何人畫,塵侵粉色微。
未曾行雨去,不見逐風歸。
只怪偏凝壁,回看欲惹衣。
丹青忽借便,移向帝鄉飛。
**中文譯文**:
不知是誰畫的云片,塵土侵蝕使其顏色微弱。
還沒有經歷雨水的洗滌,就不見隨風飄逸。
唯獨怪它不自由地停留在墻壁上,回頭看時好像要拂動衣裳。
紅顏之色突然借機移動,向著皇帝的鄉土飛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繪壁畫上的云片為中心,通過這個微小而自由的元素,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命運的感慨和思考。詩人以凝固的云片為象征,寄托了他對逝去時光的留戀以及對未來命運的憂慮。
詩人將云片形容為由塵土侵蝕而顏色微弱的,這不僅僅是在描繪壁畫的情景,更在暗示人生的短暫和易逝。未經雨水洗滌的云片,沒有逐風飄逸,仿佛暗示了一種被束縛、不自由的狀態。而"回看欲惹衣"則通過對云片“欲惹衣”的描寫,將詩人對于逝去歲月的留戀感表達得淋漓盡致。
然而,詩人在最后兩句中展現了一種希望和轉機。他說丹青(紅顏之色,或指繪畫)忽然借機移動,向著帝鄉飛去。這似乎是在表達一個積極的變化,或者是一種突破。紅顏之色的移動,不僅僅是壁畫的元素,更可以理解為生命的重塑和重新定位。帝鄉可能指的是美好的歸宿,或者是更高的抱負,這里透露出一絲希望和向往。
總之,這首詩通過對壁畫上云片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于時間流逝、命運變遷的感慨,但也透過云片的突然移動,抒發了對美好未來的期許與向往。這種微妙的變化和情感層次使得這首詩在短短幾句中傳遞出豐富的意境,讓讀者產生深思。
“塵侵粉色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jùn zhāi bì huà piān yún dé guī zì
詠郡齋壁畫片云(得歸字)
yún piàn hé rén huà, chén qīn fěn sè wēi.
云片何人畫,塵侵粉色微。
wèi zēng xíng yǔ qù, bú jiàn zhú fēng guī.
未曾行雨去,不見逐風歸。
zhǐ guài piān níng bì, huí kàn yù rě yī.
只怪偏凝壁,回看欲惹衣。
dān qīng hū jiè biàn, yí xiàng dì xiāng fēi.
丹青忽借便,移向帝鄉飛。
“塵侵粉色微”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