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向故園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寄向故園流”全詩
憑添兩行淚,寄向故園流。
作者簡介(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西過渭州見渭水思秦川翻譯及注釋
翻譯
長長的渭水東流不休,什么時候能流到雍州?
請帶上我的兩行熱淚,向著遙遠的故鄉奔流!
注釋
⑴渭州:隴右道有渭州,在今甘肅隴西縣西南。渭水:源出渭州鳥鼠山,東流至陜西境入黃河。秦川:今陜西中部地區,此處指長安。
⑵雍州:唐初改隋之京兆郡為雍州,治所在長安。唐代開元元年,復改雍州為京兆府。此處借指長安。
⑶憑:請求。
⑷故園:指詩人在長安的高冠別業。
西過渭州見渭水思秦川創作背景
這首懷鄉之作寫于天寶八載(749)南京出塞途中。作者在西行經過渭州時看見東流的渭水因而思念起自己的故鄉長安,于是有感而作此詩。西過渭州見渭水思秦川賞析
這首詩中的感情是“思秦川”,即思鄉,而觸發這種感情的緣由則是“見渭水”。全詩通過寫渭水來寄托自己的情思。
詩的一開始就以“渭水東流去”點出題目“見渭水”;而“東流”又暗含詩人“西行”之意。因渭水東流,經過自己的家鄉秦川一帶,對于遠離家鄉的詩人來說,自然要觸動對家鄉的思念,故有第二句“思秦川”——“何時到雍州”。這句不直寫自己思鄉,而是通過流水來寫,不直說自己何時歸故鄉,而說渭水“何時到雍州”,語意極委婉。而且,這里不用直陳語氣,卻用反問語氣,與白居易《億江南》詞中“何時更重游”,與韋莊《浣溪沙》詞中“幾時攜手入長安”等等詩句一樣,都表現出一種癡情的期待和盼望,從而把思鄉之情表達得更為深沉。通過這種委婉深沉的含蓄的語氣把“思秦川”的“思”傳達出來。“憑添兩行淚,寄向故園流”兩句承接上文,以自己的所為寫“思”。詩人本不能返回故鄉,卻將兩行熱淚灑向河水,讓河水帶回故鄉。寄去的是熱淚,寄托的卻是深情。如果說“渭水東流去”的“流”,僅僅是水流,是詩人之所見,是觸起鄉思的一個外界因素,那么,“寄向故園流”的“流”就不只是水流,它所流去的已不只是河從而是詩人的一片深情,因而就已不只是所“見”,而是所“思”了。詩人急切地詢問“何時到雍州”的原因在這里也就找到了答案,即詩人要讓河水帶去自己對故鄉的懷念。
全詩寫西行途中因“見”而“思”的一個片斷,看來很偶然,但出于詩人內心情思十分深厚,任何事物部可以觸發它;而每經觸發,它都會十分強烈地奔瀉出來,因而又是必然的。詩中就是通過這一剎那所思表現了對故因的一片深情。這首詩的語言樸素自然,不假修飾,是從詩人心中流出,顯得極為真摯深沉。
“寄向故園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guò wèi zhōu jiàn wèi shuǐ sī qín chuān
西過渭州見渭水思秦川
wèi shuǐ dōng liú qù, hé shí dào yōng zhōu?
渭水東流去,何時到雍州?
píng tiān liǎng xíng lèi, jì xiàng gù yuán liú.
憑添兩行淚,寄向故園流。
“寄向故園流”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