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以感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神以感通”出自唐代包佶的《祀風師樂章·迎神》,
詩句共4個字,詩句拼音為:shén yǐ gǎn tōng,詩句平仄:平仄仄平。
“神以感通”全詩
《祀風師樂章·迎神》
太皞御氣,句芒肇功。
蒼龍青旗,爰候祥風。
律以和應,神以感通。
鼎俎修蚃,時惟禮崇。
蒼龍青旗,爰候祥風。
律以和應,神以感通。
鼎俎修蚃,時惟禮崇。
分類:
《祀風師樂章·迎神》包佶 翻譯、賞析和詩意
祀風師樂章·迎神
太皞御氣,句芒肇功。
蒼龍青旗,爰候祥風。
律以和應,神以感通。
鼎俎修蚃,時惟禮崇。
詩詞中文譯文:
祭祀風師樂章·迎神
太皞神通過凈化天氣,句芒是指太皞的名字,肇功于天地之間的調和。
蒼龍青旗,以期待著喜慶的風帶來。
按照律令的要求和音樂的和諧,神靈將被感召與溝通。
祭器和牲禮都要精心修整,這是對時光的恭敬示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包佶創作的祭祀風師樂章,描述了祭神時所進行的各種儀式和設施。詩中提到的太皞是指古代神話中的一個神靈,主管天氣。太皞通過凈化天氣,使天地之間保持調和,以促進豐收和喜慶,體現了人們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信仰。
詩中的蒼龍青旗指的是為了祈禱吉祥來臨,征求大自然的幫助和庇護。而律以和應、神以感通,則強調了祭祀時音樂的重要性。只有和諧的音樂才能引起神靈的共鳴,使神靈與人們溝通和交流。
最后,詩中提到了鼎和俎,它們是古代祭祀儀式中的重要道具,用來裝載祭品。作者以修整鼎俎作為示禮的標志,表達了對時光的恭敬。整體來說,這首詩描繪了古代祭祀風師的莊重和儀式性,向人們展示了古代文化中對于神靈和宇宙力量的敬畏和敬意。
“神以感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ì fēng shī yuè zhāng yíng shén
祀風師樂章·迎神
tài hào yù qì, gōu máng zhào gōng.
太皞御氣,句芒肇功。
cāng lóng qīng qí, yuán hòu xiáng fēng.
蒼龍青旗,爰候祥風。
lǜ yǐ hé yīng, shén yǐ gǎn tōng.
律以和應,神以感通。
dǐng zǔ xiū xiàng, shí wéi lǐ chóng.
鼎俎修蚃,時惟禮崇。
“神以感通”平仄韻腳
拼音:shén yǐ gǎn tōng
平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平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神以感通”的相關詩句
“神以感通”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神以感通”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神以感通”出自包佶的 《祀風師樂章·迎神》,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