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問舍得蝸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十年問舍得蝸牛”全詩
半世營途成跛鱉,十年問舍得蝸牛。
分類:
《絕句六首》王跂 翻譯、賞析和詩意
《絕句六首》是明代王跂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常思見面人多逝,
未得開唇事已休。
半世營途成跛鱉,
十年問舍得蝸牛。
中文譯文:
常常想念與人相見,人們卻紛紛離去,
還未開口,事情已經結束。
經歷了半輩子的奔波,卻變成了一只跛腳的烏龜,
十年過去了,才明白放棄又何嘗不是一種緩慢的前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人生的思考和反思,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感慨。作者常常思念與人相見,但不論是朋友還是親人,他們都不斷地離去,使得他未能與他們交流,思緒未能得以舒展。這種無法傾訴的遺憾和無奈,使得作者感到事情已經無法挽回,已經結束。
接著,詩中出現了"半世營途成跛鱉"的形象描寫,用來表現作者經歷了半輩子的辛勞和奔波,卻變得疲憊不堪,像一只跛腳的烏龜一樣行動艱難。這種比喻暗示了作者在人生道路上的努力和坎坷,也揭示了歲月的無情和殘酷。
最后兩句"十年問舍得蝸牛",表達了作者經過了十年的時間才明白,舍棄和放棄也是一種緩慢的前進方式。這里將舍得與蝸牛相對應,蝸牛是一種行動緩慢的生物,而舍得則是放棄的意思。通過這種對比,作者傳達出一個思考:在人生的旅途中,是否應該舍得一些東西,以換取一種更為深入和持久的進步。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人生和時間的思考,揭示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感慨和疑問。表達了對人事變遷和時光流逝的無奈,以及對努力和舍棄的思考。這種對生命意義的探討和對人生價值的思考,使得這首詩詞具有一種深刻的思想內涵,引發人們對于人生和時間的思考。
“十年問舍得蝸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ué jù liù shǒu
絕句六首
cháng sī jiàn miàn rén duō shì, wèi dé kāi chún shì yǐ xiū.
常思見面人多逝,未得開唇事已休。
bàn shì yíng tú chéng bǒ biē, shí nián wèn shè de wō niú.
半世營途成跛鱉,十年問舍得蝸牛。
“十年問舍得蝸牛”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