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得游蹤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漸得游蹤少”全詩
為鑿一鉤水,還安獨木橋。
瘦筇扶過易,醉客望來遙。
漸得游蹤少,濃霜踏不銷。
分類:
《架橋》西吾衡上 翻譯、賞析和詩意
《架橋》是一首明代的詩詞,作者是西吾衡上。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世人那可避,
有策亦無聊。
為鑿一鉤水,
還安獨木橋。
瘦筇扶過易,
醉客望來遙。
漸得游蹤少,
濃霜踏不銷。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紛擾和虛浮之事的厭倦和無奈之情。作者認為世人無法逃避這些瑣事,即使有解決的方法也無聊無味。于是,他選擇了一種簡單的方式來應對,就像架起一座獨木橋一樣,雖然單薄,但足以應付眼前的困境。他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自己疲倦世事的心情和對虛浮生活的冷漠態度。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世俗紛擾的厭倦和對簡單生活的向往。詩中的"世人"指的是普通人們,他們無法避免世俗的紛擾,即使有解決的方法也無聊無味。作者選擇了一種簡單的方式來對抗這些困擾,就像架起一座獨木橋一樣,雖然單薄,但足以應付眼前的困境。這種簡約而實用的行為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希望回歸簡單、純粹的生活狀態。
詩中的"瘦筇"和"醉客"是對一種自然狀態的描繪。"瘦筇"指的是干瘦的竹子,代表了環境的艱難和不穩定。"醉客"則是指遠行的旅人,他們希望通過旅行來逃離繁雜的塵世,尋找內心的寧靜和自由。作者通過這兩個形象,進一步強調了自己對繁華世界的疲倦和對自然、寧靜生活的向往。
最后兩句"漸得游蹤少,濃霜踏不銷"則是詩詞的收束。"游蹤少"意味著作者越來越少地游歷于塵世間,逐漸遠離了喧囂和紛擾。"濃霜踏不銷"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希望能夠在紛繁的塵世中保持自己的純真和獨立,不被外界的誘惑所侵蝕。
總體而言,《架橋》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繁雜世事的厭倦和對簡單生活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寧靜和自由的渴望。通過簡單而富有意境的描寫,詩詞傳遞了一種追求內心寧靜和獨立的情感,鼓勵人們在喧囂的塵世中尋找真實的自我。
“漸得游蹤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à qiáo
架橋
shì rén nà kě bì, yǒu cè yì wú liáo.
世人那可避,有策亦無聊。
wèi záo yī gōu shuǐ, hái ān dú mù qiáo.
為鑿一鉤水,還安獨木橋。
shòu qióng fú guò yì, zuì kè wàng lái yáo.
瘦筇扶過易,醉客望來遙。
jiàn dé yóu zōng shǎo, nóng shuāng tà bù xiāo.
漸得游蹤少,濃霜踏不銷。
“漸得游蹤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