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泛湖波望岳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曾泛湖波望岳云”全詩
借得君山小龍笛,月明吹向洞庭君。
分類:
作者簡介(楊士奇)

楊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學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號東里,謚文貞,漢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縣澄江鎮)人。官至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歷五朝,在內閣為輔臣四十余年,首輔二十一年。與楊榮、楊溥同輔政,并稱“三楊”,因其居地所處,時人稱之為“西楊”。“三楊”中,楊士奇以“學行”見長,先后擔任《明太宗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總裁。
《題少保楊澹庵江鄉歸趣圖》楊士奇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少保楊澹庵江鄉歸趣圖》是明代楊士奇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巴陵西畔楚江分,
曾泛湖波望岳云。
借得君山小龍笛,
月明吹向洞庭君。
詩意:
這首詩詞以描繪作者在巴陵西畔楚江回鄉的心境為主題。作者曾經乘船泛湖,遠眺岳山云霧的壯麗景色。在君山之上,作者借得一支小龍笛,當月明照耀洞庭湖時,吹奏著笛聲,向洞庭湖告別。
賞析:
這首詩詞以寫景抒懷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家鄉離別的思念之情。首兩句描述了作者曾經乘船泛湖,遠眺岳山云霧的情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展現了作者的旅途經歷和壯麗的自然景色。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作者借得君山小龍笛的情節。君山是洞庭湖畔的一座山,作者借得小龍笛,可以理解為他借得了一種表達情感的工具。最后兩句表達了月明之夜,作者吹奏著小龍笛的情景。月明洞庭湖的景色給詩中的離別增添了一份辭別之感。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眷戀和離別的愁緒。同時,詩中借用君山小龍笛和月明洞庭湖的形象,將作者的情感與自然景色相融合,展示了作者對家鄉的深情厚意。這首詩詞既描繪了美麗的自然景色,又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具有濃郁的離別情懷和山水之美的意境。
“曾泛湖波望岳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shǎo bǎo yáng dàn ān jiāng xiāng guī qù tú
題少保楊澹庵江鄉歸趣圖
bā líng xī pàn chǔ jiāng fēn, céng fàn hú bō wàng yuè yún.
巴陵西畔楚江分,曾泛湖波望岳云。
jiè dé jūn shān xiǎo lóng dí, yuè míng chuī xiàng dòng tíng jūn.
借得君山小龍笛,月明吹向洞庭君。
“曾泛湖波望岳云”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