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卻關山是遠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忘卻關山是遠行”全詩
山連虎陣千年固,地接龍沙一掌平。
塞上馬嘶春草綠,村中人和凱歌聲。
只因邊徼無烽火,忘卻關山是遠行。
分類:
《將至涼州》楊一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將至涼州》是明代楊一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將至涼州
雉堞連云十里城,
將臣開府此屯兵。
山連虎陣千年固,
地接龍沙一掌平。
塞上馬嘶春草綠,
村中人和凱歌聲。
只因邊徼無烽火,
忘卻關山是遠行。
譯文:
城墻上的箭樓連綿起伏,延綿十里長城,
將軍辟府于此,駐兵備戰。
山脈連綿,宛如虎陣,千年不變;
土地連接龍沙,一掌之間平坦如鏡。
邊塞上馬嘶春草綠,
村中的人們歡聚一堂,歌聲喜悅。
只因邊境無烽火燃燒,
忘卻了關山是多么遙遠的旅行。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明代涼州的邊塞景象以及邊境將士的英勇和奉獻。詩人通過形象的描寫展示了邊塞城墻的壯麗和堅固,山脈和土地的自然屏障,以及軍民的團結和歡樂。然而,詩人也提到了邊境的平靜和寧靜,沒有烽火的燃燒,似乎忘記了背后是危險和遠離家鄉的邊塞關山。
賞析:
《將至涼州》通過生動的描寫和對比,展現了邊塞地區的壯麗景色和邊軍將士的英勇形象。城堡連綿起伏,延綿十里,將軍辟府于此,展示了邊境的重要性和軍事布局。詩中的山脈和土地被比喻為虎陣和龍沙,形象生動地表達了邊塞地帶的堅固和安全。與此同時,詩人通過描繪春草綠意和村中歡聚的凱歌聲,展示了軍民團結一心、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
然而,詩人也在最后兩句中表達了一種忘卻和遺忘的情感。邊境之地本應危機四伏,烽火頻燃,但這里卻平靜安寧,似乎邊關的艱辛和危險已被忘卻,邊塞關山變得遙遠而無關緊要。這種忘卻可能是詩人對和平的向往,也可能是對邊塞生活的麻木與習慣。整首詩以描繪邊塞景象為主線,通過對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現了邊境地區的特殊氛圍和人們的生活狀態。
這首詩詞既描繪了邊塞地區的壯麗景色和將士的英勇形象,又反映了人們在邊境生活中的特殊情感和心態。它通過生動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給人們帶來了對邊塞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忘卻關山是遠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zhì liáng zhōu
將至涼州
zhì dié lián yún shí lǐ chéng, jiāng chén kāi fǔ cǐ tún bīng.
雉堞連云十里城,將臣開府此屯兵。
shān lián hǔ zhèn qiān nián gù, dì jiē lóng shā yī zhǎng píng.
山連虎陣千年固,地接龍沙一掌平。
sāi shàng mǎ sī chūn cǎo lǜ, cūn zhōng rén hé kǎi gē shēng.
塞上馬嘶春草綠,村中人和凱歌聲。
zhǐ yīn biān jiǎo wú fēng huǒ, wàng què guān shān shì yuǎn xíng.
只因邊徼無烽火,忘卻關山是遠行。
“忘卻關山是遠行”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上聲二十四迥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