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侯白馬不歸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阿侯白馬不歸來”全詩
鯉魚風起鴻雁悲,徹骨清寒夢魂杳。
碧紗如煙隔啼鳥,龜甲屏風香篆小。
阿侯白馬不歸來,被冷鴛鴦洞房曉。
分類:
《曉寒曲》袁宗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曉寒曲》是明代袁宗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秋江夜雨芙蓉老,
翡翠雙飛下紅蓼。
鯉魚風起鴻雁悲,
徹骨清寒夢魂杳。
碧紗如煙隔啼鳥,
龜甲屏風香篆小。
阿侯白馬不歸來,
被冷鴛鴦洞房曉。
譯文:
秋天的江上,夜雨中芙蓉已經凋謝,
一對翡翠鳥兒飛落在紅蓼邊。
鯉魚在風中起舞,鴻雁悲鳴,
寒風徹底穿透骨髓,夢魂迷失不見。
碧色的紗簾像煙霧一樣擋住了啼鳥的聲音,
龜甲屏風上刻著小篆字,散發著芳香。
阿侯(指宮女)和白馬已經不再歸來,
被寒冷的鴛鴦洞房的黎明驚醒。
詩意和賞析:
《曉寒曲》描繪了一個寒冷凄涼的秋季景象,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物象,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寂和失落之情。
詩中的秋江、夜雨、芙蓉、紅蓼等形象都具有凋零、寂寞的意味,象征著歲月的流轉和事物的消逝。翡翠雙飛下紅蓼,展現了一種生命的美麗短暫,也暗示了人生中的離別和失落。
鯉魚風起、鴻雁悲鳴,以及徹骨清寒、夢魂杳的描寫,傳遞了作者對寒冷空虛的深刻感受和內心的孤獨之情。
碧紗隔啼鳥,龜甲屏風香篆小,通過描繪細膩的物象,進一步加強了詩中的寒冷氛圍,并表達了作者對溫暖和歡樂的渴望。
最后兩句描述了阿侯和白馬不再回來的情景,被冷鴛鴦洞房的黎明驚醒,暗示了愛情的離散和幸福的破滅。
整首詩以寒冷、凄涼的景象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物象,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失落和對溫暖幸福的向往,展示了明代詩人袁宗細膩的情感表達能力。
“阿侯白馬不歸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ǎo hán qū
曉寒曲
qiū jiāng yè yǔ fú róng lǎo, fěi cuì shuāng fēi xià hóng liǎo.
秋江夜雨芙蓉老,翡翠雙飛下紅蓼。
lǐ yú fēng qǐ hóng yàn bēi, chè gǔ qīng hán mèng hún yǎo.
鯉魚風起鴻雁悲,徹骨清寒夢魂杳。
bì shā rú yān gé tí niǎo, guī jiǎ píng fēng xiāng zhuàn xiǎo.
碧紗如煙隔啼鳥,龜甲屏風香篆小。
ā hóu bái mǎ bù guī lái, bèi lěng yuān yāng dòng fáng xiǎo.
阿侯白馬不歸來,被冷鴛鴦洞房曉。
“阿侯白馬不歸來”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