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紋茵上委芳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五紋茵上委芳塵”全詩
蓮清誤得稱君子,梅瘦虛曾化美人。
六曲闌前凝倦態,五紋茵上委芳塵。
若為得有韓湘術,四序常逢富貴春。
¤
分類:
《牡丹百詠(錄三十二首)》張淮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牡丹百詠(錄三十二首)》
朝代:明代
作者:張淮
一捻殘脂暗有神,
至今猩血印來真。
蓮清誤得稱君子,
梅瘦虛曾化美人。
六曲闌前凝倦態,
五紋茵上委芳塵。
若為得有韓湘術,
四序常逢富貴春。
中文譯文:
一捻殘脂暗有神,
如今猶可見其真實。
牡丹清雅卻被誤認為君子,
梅花纖瘦卻曾經化為美人。
花瓣在六弧的雕欄前凝固著疲倦的姿態,
花瓣在五條紋路的蒲團上沾染了芳香的塵埃。
如果能夠得到韓湘的煉丹術,
牡丹將常年繁盛于富貴的春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張淮的作品,收錄于他的詩集《牡丹百詠》中。整首詩以牡丹花為主題,通過描繪牡丹的形態和寓意,表達了作者對牡丹的贊美和思考。
首先,作者用"一捻殘脂暗有神,至今猩血印來真"的描寫,展示了牡丹花的美麗和獨特。牡丹的花瓣紅艷如血,殘余的花蕊微微透露出一種神秘的氣息,令人感嘆其真實而鮮活的存在。
接下來,作者通過對比牡丹與其他花卉,表達了對牡丹高貴品性的認同和對其他花朵的輕蔑。"蓮清誤得稱君子"指出了人們對牡丹的誤解,將其與高雅的君子相提并論。而"梅瘦虛曾化美人"則暗示了梅花雖然細小瘦弱,卻有著媚人的魅力。通過這種對比,作者表達了對牡丹獨特品質的贊美和對其他花卉的貶低。
在描寫牡丹的外貌之后,詩中轉入描寫牡丹的寓意和象征意義。"六曲闌前凝倦態,五紋茵上委芳塵"以牡丹花瓣的形態來暗示人生的疲倦和塵世的沉淪。六曲闌前的牡丹花瓣仿佛在疲倦地倚靠著欄桿,五紋茵上的花瓣則沾染了塵埃的芬芳。這種描寫不僅賦予了牡丹更深層次的意境,也借以寓示人生的無常和塵世的艱辛。
最后兩句"若為得有韓湘術,四序常逢富貴春"則揭示了作者對牡丹的期望和向往。韓湘是明代著名的牡丹栽培專家,他的煉丹術被認為可以使牡丹常年開花。這里,作者希望能夠得到韓湘的煉丹術,讓牡丹花在四季中都能常開,常與富貴的春天相伴。這句表達了作者渴望牡丹花永遠繁盛、富貴昌盛的愿望。
整首詩以牡丹花為主題,通過對牡丹的描繪和比喻,表達了作者對牡丹的贊美、對其他花卉的貶低,以及對牡丹所象征的高貴品性和對富貴春天的向往。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生命和塵世的思考,以及對無常和艱辛的認知。
這首詩以簡潔、精練的語言展現了牡丹花的美麗形態和象征意義,通過對牡丹與其他花卉的對比,以及對牡丹的期望和向往,呈現出了一幅富有意境和感悟的畫面。
“五紋茵上委芳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ǔ dān bǎi yǒng lù sān shí èr shǒu
牡丹百詠(錄三十二首)
yī niǎn cán zhī àn yǒu shén, zhì jīn xīng xuè yìn lái zhēn.
一捻殘脂暗有神,至今猩血印來真。
lián qīng wù dé chēng jūn zǐ, méi shòu xū céng huà měi rén.
蓮清誤得稱君子,梅瘦虛曾化美人。
liù qū lán qián níng juàn tài, wǔ wén yīn shàng wěi fāng chén.
六曲闌前凝倦態,五紋茵上委芳塵。
ruò wéi dé yǒu hán xiāng shù, sì xù cháng féng fù guì chūn.
若為得有韓湘術,四序常逢富貴春。
¤
“五紋茵上委芳塵”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