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神訝動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迎神訝動搖”全詩
池臺總長夜,薤露豈崇朝。
入夢驚離合,迎神訝動搖。
嗒然如隔世,云臼坐相邀。
分類:
《張廉水乞予生祭奇其意而成詠》張獻翼 翻譯、賞析和詩意
《張廉水乞予生祭奇其意而成詠》是明代張獻翼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祭是生前設,魂非死后招。
池臺總長夜,薤露豈崇朝。
入夢驚離合,迎神訝動搖。
嗒然如隔世,云臼坐相邀。
詩意:
該詩描述了張廉水乞求祭祀的情景。詩人表達了對祭祀的思考和獨特的感悟,認為祭祀并不局限于死后才進行,而是可以在生前就設立。他認為人的靈魂并不僅僅在死后才能喚起,而是可以在生命中的某個時刻感受到祭祀的力量。在長夜中,祭祀仍然存在,薤露(指鮮花的露水)并不只在早晨時被供奉。當人們在夢中遭遇離合的情景時,祭祀的力量會使神明感到震動和驚訝。這種體驗使人感覺仿佛與神明隔世相望,但云臼(指祭祀用的器具)仍然邀請著人們一同坐下來。
賞析:
這首詩詞以祭祀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祭祀儀式的一種獨特認識和體驗。傳統上,人們常把祭祀儀式視為對神靈的敬意和對祖先的紀念,通常發生在死者的后事中。然而,張獻翼在這首詩中提出了一種新的觀點,即祭祀不僅限于死者,而是可以在生前進行,以喚起靈魂和與神明相通。
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長夜與朝陽、離合與動搖等對立的意象構成了詩歌的主題。長夜與朝陽的對比,表達了祭祀儀式的永恒性,不只局限于某個時間段。離合與動搖的對比,則表達了祭祀儀式帶來的震撼和感動,使人們與神明產生共鳴。
此外,詩中還運用了一些意象,如池臺、薤露和云臼等。池臺是祭祀儀式的場所,象征著神圣和莊嚴。薤露則代表著祭祀的儀式和供奉的鮮花。云臼作為祭祀用的器具,象征著祭祀的傳統和儀式。
整首詩用簡潔的語言和富有表現力的意象,傳達了作者對祭祀儀式的獨特體驗和思考。他試圖打破傳統的觀念,讓人們重新認識到祭祀的意義和價值,使祭祀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與人們的靈魂和生命相連接。
“迎神訝動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āng lián shuǐ qǐ yǔ shēng jì qí qí yì ér chéng yǒng
張廉水乞予生祭奇其意而成詠
jì shì shēng qián shè, hún fēi sǐ hòu zhāo.
祭是生前設,魂非死后招。
chí tái zǒng cháng yè, xiè lù qǐ chóng cháo.
池臺總長夜,薤露豈崇朝。
rù mèng jīng lí hé, yíng shén yà dòng yáo.
入夢驚離合,迎神訝動搖。
tà rán rú gé shì, yún jiù zuò xiāng yāo.
嗒然如隔世,云臼坐相邀。
“迎神訝動搖”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