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桃李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所以桃李樹”全詩
澆風散淳源。
不采芳桂枝。
反棲惡木根。
所以桃李樹。
吐花竟不言。
大運有興沒。
群動爭飛奔。
歸來廣成子。
去入無窮門。
分類: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古風其二十五》李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古風其二十五》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以下是我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古風其二十五
世道日交喪,
澆風散淳源。
不采芳桂枝,
反棲惡木根。
所以桃李樹,
吐花竟不言。
大運有興沒,
群動爭飛奔。
歸來廣成子,
去入無窮門。
中文譯文:
時世日漸衰頹,
邪風吹散了純樸之源。
不去采摘芬芳的桂枝,
反而停棲在邪惡的樹根。
因此桃李樹上,
雖然開花但卻無聲無言。
偉大的運勢興盛或消退,
眾人為之爭相奔忙。
歸來的廣成子,
離去進入無盡的門。
詩意:
《古風其二十五》是一首反映時世衰敗的詩歌。詩中描繪了社會道德墮落、人心浮躁的景象,表達了對現實世界的失望和對高尚品德的追求。詩人通過對比喻桃李樹不言自花的形象,暗示了善良的人無需言語表達,而是通過自身的行為和品德來顯現。最后兩句以廣成子(傳說中的道教神仙)的形象,表達了對超越塵世的向往和追求。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動蕩,以及詩人對于正義、純潔和高尚品德的向往。通過對比采花樹和惡樹,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于道德淪喪和邪惡勢力的批判。桃李樹吐花不言的形象更是展現了內心的堅守和高尚品性的自然流露。最后兩句以廣成子的形象,表達了超越塵世、追求高遠境界的理想主義情懷。
這首詩以簡練而深刻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它通過對比的手法,展現了詩人對于道德與善良的堅守,以及對于社會動蕩的深思。這種思想和情感的交融,使得這首詩在表達個人情感的同時,也有著普世的價值和意義,引發人們對于社會倫理和高尚品德的思考。
“所以桃李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fēng qí èr shí wǔ
古風其二十五
shì dào rì jiāo sàng.
世道日交喪。
jiāo fēng sàn chún yuán.
澆風散淳源。
bù cǎi fāng guì zhī.
不采芳桂枝。
fǎn qī è mù gēn.
反棲惡木根。
suǒ yǐ táo lǐ shù.
所以桃李樹。
tǔ huā jìng bù yán.
吐花竟不言。
dà yùn yǒu xìng méi.
大運有興沒。
qún dòng zhēng fēi bēn.
群動爭飛奔。
guī lái guǎng chéng zǐ.
歸來廣成子。
qù rù wú qióng mén.
去入無窮門。
“所以桃李樹”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去聲七遇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