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父母臥高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安置父母臥高堂”全詩
安置父母臥高堂,睡定然乃抽身出。
分類: 十二時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十二時行孝文》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十二時行孝文》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黃昏時分,時針指向戌時(晚上七點至九點),我輕輕地拉下窗簾,整理床鋪,早早地與父母道別。讓他們安頓在高高的堂屋中休息,等他們入睡后我才能離開。
這首詩詞表達了白居易對孝道的追求和尊敬。在古代中國文化中,孝道是一種重要的美德,尊敬父母是子女的責任和義務。白居易在詩中展示了自己對父母的孝心和敬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黃昏戌時的場景,展示了白居易為了盡到孝道的責任而早早與父母道別的情景。他在詩中提到了拉下窗簾和整理床鋪,這些細節表現出他對父母的關懷和體貼。他將父母安置在高堂之中,象征著對他們高貴地位的尊重,并等待他們入睡后才離開,顯示了他對父母的顧慮和關心。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孝道的堅守和孝心的表達。它不僅表達了白居易對父母的孝敬之情,還展示了他對家庭價值觀和傳統文化的重視。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情感表達,讓讀者感受到了孝道的偉大和作者的真摯情感。
“安置父母臥高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èr shí xíng xiào wén
十二時行孝文
huáng hūn xū, xià lián fú chuáng zǎo jiāo bì.
黃昏戌,下簾拂床早交畢。
ān zhì fù mǔ wò gāo táng, shuì dìng rán nǎi chōu shēn chū.
安置父母臥高堂,睡定然乃抽身出。
“安置父母臥高堂”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