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門有路不知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空門有路不知處”全詩
何年飲著聲聞酒,迄至如今醉未醒。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贈鳥窠和尚詩》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鳥窠和尚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空門有路不知處,
頭白齒黃猶念經。
何年飲著聲聞酒,
迄至如今醉未醒。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一個住在鳥窠里的和尚的贊賞和思念之情。詩人白居易借此表達了對空門生活的思考和對修行者的敬重之情。
賞析:
《贈鳥窠和尚詩》描繪了一個生活在鳥窠里的和尚的形象。首句“空門有路不知處”,表達了這位和尚隱居僻處、遠離塵囂的生活方式。他與世隔絕,不為外界所知。接著,“頭白齒黃猶念經”,詩人描述了這位和尚蒼老的容顏和黃色的牙齒,表明他年事已高,但仍在專心念經修行。
下一句“何年飲著聲聞酒”,詩人提到了“聲聞酒”,這是佛教中的一種特殊酒,傳說可以使人聽到佛陀講經的聲音。這暗示了和尚對佛法的虔誠和對修行的執著。最后一句“迄至如今醉未醒”,表明這位和尚在修行中沉醉其中,至今仍未從修行的境界中醒悟。
整首詩通過對這位和尚的描寫,折射出詩人對空門生活和修行者的景仰之情。詩中的和尚是一個隱逸的形象,他與世無爭,專注于自己的修行,不被世俗的紛擾所動搖。詩人通過這種形象,倡導了超脫塵世、寧靜自若的生活態度,并對修行者的精神追求表示敬佩。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描寫鮮明的形象和富有意境的詞句,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對這位和尚的贊賞和對修行生活的向往。
“空門有路不知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niǎo kē hé shàng shī
贈鳥窠和尚詩
kōng mén yǒu lù bù zhī chù, tóu bái chǐ huáng yóu niàn jīng.
空門有路不知處,頭白齒黃猶念經。
hé nián yǐn zhe shēng wén jiǔ, qì zhì rú jīn zuì wèi xǐng.
何年飲著聲聞酒,迄至如今醉未醒。
“空門有路不知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