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鳥差池不亂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入鳥差池不亂羣”全詩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贈隱士》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隱士》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風吹煙霧朦朧多無伴,
鳥兒飛入湖泊不驚擾群。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寂靜而幽美的景象,詩人向隱士表達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并將自然景觀與人生哲理相結合。詩中的隱士象征著追求內心寧靜、遠離塵囂的理想境界,而詩人則通過描繪自然景物來表達自己對隱士生活的向往和贊美。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清新的語言給讀者展示了一幅自然意境的畫面。詩中的“御風煙眇多無伴”描述了風吹過時,煙霧彌漫,而沒有伴隨的景象。這句意味著人世間的繁華喧囂與詩人內心的寂靜相比顯得微不足道。接著,“入鳥差池不亂羣”描繪了一群鳥兒自由自在地飛入湖泊,卻并不驚擾其他的鳥群。這句意味著隱士可以在自然環境中自由自在地生活,而不會對他人產生干擾。
整首詩以寫景為主,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隱士生活的向往和贊美。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觀察,將其與自己內心的寧靜和追求相聯系,表達了對繁華世界的厭倦和對隱逸生活的向往。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內心世界的獨特感悟,同時也體現了唐代文人對隱逸生活的追求和對自然的熱愛。
“入鳥差池不亂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yǐn shì
贈隱士
yù fēng yān miǎo duō wú bàn, rù niǎo chā chí bù luàn qún.
御風煙眇多無伴,入鳥差池不亂羣。
“入鳥差池不亂羣”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