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底裁縫剪刀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燈底裁縫剪刀冷”全詩
秋霜欲下手先知,燈底裁縫剪刀冷。
分類: 閨怨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空閨怨》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空閨怨》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寒月沈沈洞房靜,
真珠簾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
燈底裁縫剪刀冷。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位空閨中的女子的怨思之情。她身處洞房,寒冷的月光映照著寂靜的房間。簾外的梧桐樹投下模糊的影子。作者以此來表達女子內心的孤獨和思念之情。接著,描寫了秋霜即將降臨的跡象,女子敏銳地感知到這個跡象,意味著時光的流逝和離別的臨近。最后一句描述了燈底下裁縫剪刀的冷寂,進一步突出了女子心境的冷落和寂寞。
賞析:
《空閨怨》以簡潔的語言和意象描寫,表達了一種寂寞而憂傷的情感。詩中的意象構建了一幅凄美的畫面,揭示了女子內心的孤獨和無奈。寒冷的月光、洞房的安靜、梧桐樹的影子,以及秋霜逼近的跡象,都為詩中的主題增添了凄涼的色彩。女子的處境被生動地描繪出來,她被困在空蕩的閨房中,孤獨而無助。最后一句描寫的剪刀冷寂的形象,進一步強調了女子內心的寂寞和冷漠。整首詩以簡單而精確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對女子的怨思和對命運的無奈。
這首詩詞的韻律平緩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白居易獨特的才華和敏銳的觀察力。通過對細微之處的描寫,他成功地營造了一種充滿寂寞和憂傷的氛圍。《空閨怨》展示了唐代女子的困境和內心的矛盾,也反映了作者對女性命運的思考。這首詩詞在唐代詩歌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被廣泛賞析和傳誦。
“燈底裁縫剪刀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ōng guī yuàn
空閨怨
hán yuè shěn shěn dòng fáng jìng, zhēn zhū lián wài wú tóng yǐng.
寒月沈沈洞房靜,真珠簾外梧桐影。
qiū shuāng yù xià shǒu xiān zhī, dēng dǐ cái féng jiǎn dāo lěng.
秋霜欲下手先知,燈底裁縫剪刀冷。
“燈底裁縫剪刀冷”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