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卻題詩幾許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死卻題詩幾許人”全詩
欲知松老看塵壁,死卻題詩幾許人。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題流溝寺古松》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流溝寺古松》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煙葉蔥蘢蒼麈尾,
霜皮駁落紫龍鱗。
欲知松老看塵壁,
死卻題詩幾許人。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棵古老的松樹,松樹的形象通過煙霧環繞、茂密的葉子和蒼翠的枝葉來表達。樹皮上覆蓋著霜,形成了斑駁的紫色花紋,如同一條巨龍的鱗片。詩人表達了對松樹的敬畏之情,并以此反思人生和時間的流逝。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展現了白居易細膩而深邃的情感表達。詩人通過松樹的描繪,以及對松樹的一些隱喻,傳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對生命的思考。
首先,詩中的松樹形象生動而具體,煙葉蔥蘢,蒼麈尾,形容了松樹茂密的枝葉和獨特的形態。接著,霜皮駁落,紫龍鱗,描繪了松樹皮上的霜和其上形成的斑駁紫色花紋,通過這種視覺形象的描繪,使松樹更加栩栩如生。
在詩的后兩句中,詩人以松樹為比喻,表達了對時間流逝和人生有限的思考。詩中的"欲知松老看塵壁"意味著想要了解松樹的年歲和歷史,只需觀察其周圍的塵壁即可。而"死卻題詩幾許人"則表達了人們在面對死亡時,通過詩歌來留下自己的痕跡和思考,這也暗示了詩人對生命短暫性的思考和對藝術的追求。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對松樹的描繪和隱喻,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時間和生命的深刻感悟。這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表達方式,讓讀者沉浸于對生命和人生意義的思考之中。
“死卻題詩幾許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liú gōu sì gǔ sōng
題流溝寺古松
yān yè cōng lóng cāng zhǔ wěi, shuāng pí bó luò zǐ lóng lín.
煙葉蔥蘢蒼麈尾,霜皮駁落紫龍鱗。
yù zhī sōng lǎo kàn chén bì, sǐ què tí shī jǐ xǔ rén.
欲知松老看塵壁,死卻題詩幾許人。
“死卻題詩幾許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