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所好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平生所好物”全詩
此外更何思,市朝心已矣。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櫓唷⒃頗柑饋?》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櫓唷⒃頗柑饋?》
中文譯文:
平生所好物,今日多在此。
此外更何思,市朝心已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作品。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詩的開頭兩句寫道:“平生所好物,今日多在此。”這里的“所好物”指的是作者平日里所喜歡的東西或事物,而“今日多在此”則指這些喜愛的事物或物品眼下都已經得到了滿足或實現。這句話傳達了作者對于個人追求和欲望的實現的感慨,可以理解為作者對于自己的人生感到滿足和知足。
接下來的兩句:“此外更何思,市朝心已矣。”表達了作者對于世俗之外的思考和追尋已經消失,只剩下市井的喧囂和紛雜。這里的“市朝”指的是繁忙的市井和塵世,意味著作者對于自己內心的寧靜和深思的追求已經煙消云散。整句詩表達了作者對于現實世界的煩瑣和喧囂的無奈,暗示了作者內心對于追求精神寄托的渴望和迷失。
總體來說,這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哲理的語言,表達了白居易對于個人欲望實現帶來的滿足感和對于現實世界的無奈和迷惘之情。這種對于內心與外部環境的對立和沖突的描繪,反映了唐代文人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對于個人內心追求的思考和迷惑。
“平生所好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 lǔ yō pō gān kuì?
?櫓唷⒃頗柑饋?
píng shēng suǒ hǎo wù, jīn rì duō zài cǐ.
平生所好物,今日多在此。
cǐ wài gèng hé sī, shì cháo xīn yǐ yǐ.
此外更何思,市朝心已矣。
“平生所好物”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五物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