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肉亦奚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肉亦奚傷”全詩
九夷為藩籬,四海環我堂。
盧生與若士,何足期渺茫。
稍喜海南州,自古無戰場。
奇峰望黎母,何異嵩與邙。
飛泉瀉萬仞,舞鶴雙低昂。
分流未入海,膏澤彌此方。
芋魁倘可飽,無肉亦奚傷。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陶擬古九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陶擬古九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少年好遠游,
蕩志隘八荒。
九夷為藩籬,
四海環我堂。
少年時期喜歡遠游,心靈的志向無法被狹隘的環境所限制。九夷(指九個邊疆民族)成為了國家的屏障,四海的邊疆環繞著我的家園。
盧生與若士,
何足期渺茫。
稍喜海南州,
自古無戰場。
盧生(指盧仝)和若士(指陸游)都是文學才子,他們的成就和境遇都無法達到蘇軾的遠大理想。稍稍欣賞海南州的優美風光,這個地方自古以來沒有戰爭的痕跡。
奇峰望黎母,
何異嵩與邙。
飛泉瀉萬仞,
舞鶴雙低昂。
奇峰俯瞰著黎母山(傳說中伏羲和女媧的出生地),并不遜色于嵩山和邙山。瀑布如飛泉一般奔流而下,舞動的仙鶴低昂翩翩起舞。
分流未入海,
膏澤彌此方。
芋魁倘可飽,
無肉亦奚傷。
河流分散流入大海之前,它們的滋潤之水充盈著這片土地。如果可以吃飽芋魁(一種美味的食物),即使沒有肉也不會覺得痛苦。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遠方的向往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他希望年輕人可以拓展視野,超越狹隘的環境,追求更高遠的志向。他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寄托情感來表達對自由、寧靜和滋潤的渴望。整首詩詞以豪放、奇峰、飛泉等形象描繪了他對遠游和大自然的向往,以及對生活中平凡事物的欣賞和滿足。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于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無肉亦奚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táo nǐ gǔ jiǔ shǒu
和陶擬古九首
shào nián hǎo yuǎn yóu, dàng zhì ài bā huāng.
少年好遠游,蕩志隘八荒。
jiǔ yí wèi fān lí, sì hǎi huán wǒ táng.
九夷為藩籬,四海環我堂。
lú shēng yǔ ruò shì, hé zú qī miǎo máng.
盧生與若士,何足期渺茫。
shāo xǐ hǎi nán zhōu, zì gǔ wú zhàn chǎng.
稍喜海南州,自古無戰場。
qí fēng wàng lí mǔ, hé yì sōng yǔ máng.
奇峰望黎母,何異嵩與邙。
fēi quán xiè wàn rèn, wǔ hè shuāng dī áng.
飛泉瀉萬仞,舞鶴雙低昂。
fēn liú wèi rù hǎi, gào zé mí cǐ fāng.
分流未入海,膏澤彌此方。
yù kuí tǎng kě bǎo, wú ròu yì xī shāng.
芋魁倘可飽,無肉亦奚傷。
“無肉亦奚傷”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