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盡千林未覺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看盡千林未覺多”全詩
結習已空從著袂,不須天女問云何。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再和楊公濟梅花十絕》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再和楊公濟梅花十絕》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一枝風物便清和,
看盡千林未覺多。
結習已空從著袂,
不須天女問云何。
詩意:
這一枝梅花帶來了清和的氛圍,
看著它在千林之中綻放,感覺仿佛無窮無盡。
結冰已經融化,我把袖子卷起來,
不需要天女來問我云何之事。
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梅花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贊美和自然景物的欣賞。詩的開頭"一枝風物便清和",表現了梅花清雅、高潔的品質,它以一支花朵的存在,就能帶來寧靜和和諧的氣氛。
接著,詩人描述了自己在觀賞梅花過程中的心境。"看盡千林未覺多",意味著作者欣賞到的梅花已經很多了,但他仍然感覺不夠,仿佛看到了無盡的美麗。這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深深迷戀和欣賞之情。
在最后兩句中,蘇軾表達了自己對自然的融入和無拘無束的態度。"結習已空從著袂",結冰融化成水,作者卷起袖子,將自己融入到自然之中。"不須天女問云何",意味著作者對于自然美的理解已經超越了常人,不需要天女(象征神仙)來詢問他對于這美景的感受。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熱愛和對自然的追求。通過描繪梅花的美麗和自然景物的和諧,詩人展現了自己對于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表達了對自由自在的態度和對美的追求。
“看盡千林未覺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hé yáng gōng jì méi huā shí jué
再和楊公濟梅花十絕
yī zhī fēng wù biàn qīng hé, kàn jǐn qiān lín wèi jué duō.
一枝風物便清和,看盡千林未覺多。
jié xí yǐ kōng cóng zhe mèi, bù xū tiān nǚ wèn yún hé.
結習已空從著袂,不須天女問云何。
“看盡千林未覺多”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