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闕浮光照短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雙闕浮光照短亭”全詩
君王自此西巡狩,再使魚龍舞洞庭。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宿建封寺,曉登盡善亭,望韶石三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建封寺,曉登盡善亭,望韶石三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住在建封寺,黎明時分登上盡善亭,遠望韶石三首。雙闕上的光芒映照在短亭上,至今仍能聽到猿鳥在青熒間嘯鳴。君王自此向西巡狩,再次讓魚龍在洞庭湖中翩翩起舞。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蘇軾在建封寺過夜后,黎明時分登上盡善亭,眺望韶石的情景。詩中首先描述了雙闕上的燈光照耀著短亭,給人一種神秘而壯麗的感覺。接著,蘇軾提到至今仍能聽到猿鳥在青熒之間嘯鳴,表達了自然景色的美好和動物的自由自在。最后,他提到君王此時正在西巡狩,再次讓魚龍在洞庭湖中翩翩起舞,這一句表達了君王的威嚴和統治力,并以此來映襯自然之美。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景色、動物和君王的活動,展現了自然與人文之間的關系。蘇軾通過短亭上的燈光和猿鳥的嘯鳴,將自然景色與人類活動相結合,營造出一幅和諧而美麗的畫面。同時,他以君王的巡狩來襯托自然景色的壯美,將君王的權威與自然之美相結合,顯示了統治者與大自然的互動。
此詩詞中使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手法,通過細膩的筆觸和深入的想象,將讀者帶入了作者所親歷的場景中。同時,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君王活動的描繪,反映了蘇軾對社會和自然的觀察與思考,展現了他對自然美和人文背景的感悟。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色和人文活動為線索,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展示了蘇軾獨特的感受和思考。它不僅展現了自然的美麗和壯麗,還融入了對權力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的思考,是一首意境深遠、美感獨特的作品。
“雙闕浮光照短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jiàn fēng sì, xiǎo dēng jǐn shàn tíng, wàng sháo shí sān shǒu
宿建封寺,曉登盡善亭,望韶石三首
shuāng quē fú guāng zhào duǎn tíng, zhì jīn yuán niǎo xiào qīng yíng.
雙闕浮光照短亭,至今猿鳥嘯青熒。
jūn wáng zì cǐ xī xún shòu, zài shǐ yú lóng wǔ dòng tíng.
君王自此西巡狩,再使魚龍舞洞庭。
“雙闕浮光照短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