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至輒成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所至輒成區”全詩
一日三四遷,處處售蝦魚。
青裙腳不襪,臭味猿與狙。
孰云風土惡?白洲生綠珠。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雷州八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雷州八首》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雷州的風土人情。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雷州八首》
粵女市無常,所至輒成區。
一日三四遷,處處售蝦魚。
青裙腳不襪,臭味猿與狙。
孰云風土惡?白洲生綠珠。
中文譯文:
廣東女子市井中流連,無論到哪兒都會形成市區。
一日之間遷移三四次,到處都有出售蝦和魚。
腳踩青裙不穿襪子,散發著猿猴和狒狒的臭味。
誰說這里的土地惡劣?白洲上生出了綠色的珍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蘇軾所見的雷州的景象和人情。雷州是當時的一個繁華地區,這里的市井生活熱鬧非凡。蘇軾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雷州女子的形象,她們活躍在市井之中,無論到哪里都會形成繁忙的市區。這里的生活節奏快,人們頻繁地遷移居住,而售賣蝦和魚的小攤隨處可見。
詩中提到的廣東女子腳踩青裙卻不穿襪子,這一細節突出了她們的樸素和自然。同時,詩中還描述了雷州的氣味,以猿猴和狒狒的臭味來形容,這可能是蘇軾觸發了某種異樣的感官體驗。
最后兩句“孰云風土惡?白洲生綠珠。”表達了蘇軾對雷州的評價。他質問誰說這里的風土惡劣?其實這個地方卻孕育了美麗的珍珠。這里的美景和繁華背后隱藏著一種獨特的韻味和價值。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雷州的市井景象,展示了蘇軾對這個地方的獨特感受。通過對細節的把握,他表達了對平凡生活的贊美和對雷州的肯定。這首詩詞既展現了雷州的繁華和特色,又蘊含了作者對人文環境的思考和感悟。
“所至輒成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éi zhōu bā shǒu
雷州八首
yuè nǚ shì wú cháng, suǒ zhì zhé chéng qū.
粵女市無常,所至輒成區。
yī rì sān sì qiān, chǔ chù shòu xiā yú.
一日三四遷,處處售蝦魚。
qīng qún jiǎo bù wà, chòu wèi yuán yǔ jū.
青裙腳不襪,臭味猿與狙。
shú yún fēng tǔ è? bái zhōu shēng lǜ zhū.
孰云風土惡?白洲生綠珠。
“所至輒成區”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