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筵點后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初筵點后塵”全詩
笙歌邀白發,燈火樂青春。
扶路三更罷,回頭一夢新。
賦詩猶墨濕,把卷獨沾巾。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韓康公挽詞三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韓康公挽詞三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西第開東閣,初筵點后塵。
笙歌邀白發,燈火樂青春。
扶路三更罷,回頭一夢新。
賦詩猶墨濕,把卷獨沾巾。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韓康公宴客的情景,以及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短暫的思考。詩人通過對康公宴請客人的描繪,表達了人們在歡樂和享受中,時間仍在不斷流逝,青春也在逐漸消逝的感慨和憂慮。
賞析:
這首詩以寫實的手法描繪了韓康公宴請客人的場景。"西第開東閣"指的是康公在宴會上開放東閣,為賓客們提供場所。"初筵點后塵"描繪了宴會的熱鬧景象,人們在享用美食后,留下飯菜的殘渣。
"笙歌邀白發,燈火樂青春"表達了宴會中的歡樂氛圍,笙歌聲邀請著年長者參與其中,燈火下青春的人們盡情享受快樂時光。
"扶路三更罷,回頭一夢新"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暫。詩人表示,即使熬夜歡樂,等到宴會結束,回頭看時,感覺好像剛剛做了一個新的夢境。
"賦詩猶墨濕,把卷獨沾巾"表達了詩人在宴會中的感慨和思考。即使在歡樂之中,詩人仍然忍不住寫下了心中的思緒和感受,這些思緒如同墨濕的筆墨,他用手巾獨自擦拭。
整首詩折射出詩人對時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深刻感悟和對人生短暫性的思考。通過描繪宴會的歡樂場景和詩人內心的感受,詩詞表達了人們在歡樂和享受之中,對于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暫所產生的深切思考和憂慮。
“初筵點后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 kāng gōng wǎn cí sān shǒu
韓康公挽詞三首
xī dì kāi dōng gé, chū yán diǎn hòu chén.
西第開東閣,初筵點后塵。
shēng gē yāo bái fà, dēng huǒ lè qīng chūn.
笙歌邀白發,燈火樂青春。
fú lù sān gēng bà, huí tóu yī mèng xīn.
扶路三更罷,回頭一夢新。
fù shī yóu mò shī, bǎ juǎn dú zhān jīn.
賦詩猶墨濕,把卷獨沾巾。
“初筵點后塵”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