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累已償俗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弱累已償俗盡”全詩
未許季鷹高潔,秋風直為鱸魚。
分類: 憶江南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憶江南寄純如五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憶江南寄純如五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憶江南寄純如五首
弱累已償俗盡,
老身將伴僧居。
未許季鷹高潔,
秋風直為鱸魚。
譯文:
回憶江南寄給純如的五首詩
柔弱的責任已經盡頭,
年老的我將與僧人一起居住。
還未能像季鷹那樣高潔,
秋風直接成了鱸魚的軀體。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蘇軾對江南的懷念和對自己生命的反思。蘇軾在憶起江南時感到自己的責任已經履行完畢,他已經不再年輕,即將與僧人一起安度晚年。詩中提到的"季鷹"指的是傳說中的鳥類,象征高潔和崇高的品質。而"秋風直為鱸魚"則表達了蘇軾對自己的無奈和自嘲,意味著他已經難以脫離塵世的紛擾,無法達到高尚的境界。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蘇軾對江南的懷念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的"弱累已償俗盡"表達了蘇軾對現實世俗的厭倦和疲憊,他渴望尋找內心的寧靜和高尚。"老身將伴僧居"展現了蘇軾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夠與僧人一同過上寧靜的晚年生活。
詩中的對比手法也很巧妙,將自己與"季鷹"相對照,凸顯了自己的平凡和無奈。"秋風直為鱸魚"的形象描繪了作者無法擺脫塵世的現實,無法達到自己所追求的高潔和純粹的境地。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蘇軾對江南的懷念和對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他獨特的情感和對境遇的理解。詩中的意境清新,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弱累已償俗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ì jiāng nán jì chún rú wǔ shǒu
憶江南寄純如五首
ruò lèi yǐ cháng sú jǐn, lǎo shēn jiāng bàn sēng jū.
弱累已償俗盡,老身將伴僧居。
wèi xǔ jì yīng gāo jié, qiū fēng zhí wèi lú yú.
未許季鷹高潔,秋風直為鱸魚。
“弱累已償俗盡”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一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