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姓聚成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古姓聚成村”全詩
慷慨因劉表,凄涼為屈原。
廢城猶帶井,古姓聚成村。
亦解觀形勝,升平不敢論。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荊州十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荊州十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荊州十首
南方舊戰國,慘澹意猶存。
慷慨因劉表,凄涼為屈原。
廢城猶帶井,古姓聚成村。
亦解觀形勝,升平不敢論。
中文譯文:
在南方的舊戰國,戰爭的悲慘意味仍然存在。
慷慨豪情源于劉表,凄涼憂傷是屈原的代表。
廢棄的城池仍然有井,古老的姓氏匯聚成村。
雖然可以欣賞到美景,但我不敢談論國家的興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荊州為背景,通過描繪南方的歷史和風景,表達了蘇軾對國家興衰和歷史變遷的思考。
詩的開頭提到南方是舊時戰國紛爭的地方,戰爭的陰影依然存在,帶給人們悲慘和凄涼的感受。蘇軾通過提到劉表和屈原,分別代表了慷慨豪情和凄涼憂傷,暗示了歷史的變遷和人物的命運。
接下來,詩中提到廢棄的城池仍然保留著井,這是對歷史遺跡的描寫,也暗示了歷史的延續性。古老的姓氏聚居成村,說明了人們盡管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變遷,但依然保留著歷史的痕跡和傳統文化。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軾對觀賞形勝的心情,但他卻不敢輕易談論國家的興衰和升平。這表明他對歷史的敬畏和謙遜,也反映了他對國家命運的憂慮,不敢妄加評論。
整首詩通過對南方歷史和風景的描繪,表達了蘇軾對國家命運和歷史沉思的感慨。他以自己有限的眼界和境界,通過詩詞表達了對歷史的敬畏和對國家未來的擔憂,展示了他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的情懷和責任感。
“古姓聚成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g zhōu shí shǒu
荊州十首
nán fāng jiù zhàn guó, cǎn dàn yì yóu cún.
南方舊戰國,慘澹意猶存。
kāng kǎi yīn liú biǎo, qī liáng wèi qū yuán.
慷慨因劉表,凄涼為屈原。
fèi chéng yóu dài jǐng, gǔ xìng jù chéng cūn.
廢城猶帶井,古姓聚成村。
yì jiě guān xíng shèng, shēng píng bù gǎn lùn.
亦解觀形勝,升平不敢論。
“古姓聚成村”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