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卻差賢勝敬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妻卻差賢勝敬通”全詩
巧語屢曾遭薏苡,廋詞聊復托芎藭。
子還可責同元亮,妻卻差賢勝敬通。
若問我貧天所賦,不因遷謫始囊空。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次韻和王鞏六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和王鞏六首》是蘇軾在宋代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平生我亦輕余子,
晚歲人誰念此翁。
巧語屢曾遭薏苡,
廋詞聊復托芎藭。
子還可責同元亮,
妻卻差賢勝敬通。
若問我貧天所賦,
不因遷謫始囊空。
中文譯文:
我一生也輕視我的后代,
晚年時,有誰會記掛這個老人呢?
我曾多次受到巧言令色的傷害,
用瘦弱的文字只能寄托一些苦衷。
你可以責備我與元亮有同樣的過錯,
但我的妻子卻比賢惠的敬通差勁。
如果你問我為什么貧窮,是上天給予的使囊袋空空,并不是因為我被貶謫。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寫的是蘇軾對自己一生的感慨和遭遇的反思。蘇軾自謙說自己平生也輕視自己的兒子,晚年時,不知有誰會關心他這個老人,表達了他對自身價值的懷疑和對后代的擔憂。他說自己曾多次受到巧言令色的傷害,這里可以理解為他在政治生涯中遭到的陷害和排擠,他的才華和言辭被誤解和詆毀。他用瘦弱的文字只能寄托一些苦衷,表達了他對自己才華的不滿和對命運的無奈。
接下來的幾句中,他說自己可以被責備和同罪的是元亮,元亮指的是蘇軾的朋友王安石,也是一位文學家和政治家。這里蘇軾在言辭上有些自嘲,暗示自己與王安石有著相似的遭遇和困境。然而,他的妻子卻不如王安石的妻子賢惠,這里表達了對家庭生活的不滿和失望。
最后,蘇軾回應了可能會有人問他為什么貧窮的問題。他說自己的貧窮并不是因為被貶謫,而是上天給予的命運使然,他的囊袋空空。這里透露出蘇軾對自己被貶謫的經歷的反思,他并不認為自己的貧窮是因為職位的變動,而是一種宿命的安排。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身經歷的反思,表達了蘇軾對自己的懷疑、對家庭生活的失望和對命運的無奈。同時,他也展現了對才華的自豪和對人生的深沉思考。
“妻卻差賢勝敬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hé wáng gǒng liù shǒu
次韻和王鞏六首
píng shēng wǒ yì qīng yú zi, wǎn suì rén shuí niàn cǐ wēng.
平生我亦輕余子,晚歲人誰念此翁。
qiǎo yǔ lǚ céng zāo yì yǐ, sōu cí liáo fù tuō qiōng qióng.
巧語屢曾遭薏苡,廋詞聊復托芎藭。
zi hái kě zé tóng yuán liàng, qī què chà xián shèng jìng tōng.
子還可責同元亮,妻卻差賢勝敬通。
ruò wèn wǒ pín tiān suǒ fù, bù yīn qiān zhé shǐ náng kōng.
若問我貧天所賦,不因遷謫始囊空。
“妻卻差賢勝敬通”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