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門謝客恐生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杜門謝客恐生謗”全詩
萬竿苦竹旌旗卷,一部鳴蛙鼓吹收。
雨后月前天欲冷,身閑心遠地偏幽。
杜門謝客恐生謗,且作人間鵬鹖游。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東園?此詩當為黃庭堅作?》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東園?此詩當為黃庭堅作?》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東園的寧靜可散去憂愁,
紛紛擾擾的夢幻神州。
萬竿苦竹搖曳旌旗,
一片鳴蛙奏響鼓吹。
雨后月前天漸冷,
身閑心遠處更幽深。
閉門謝絕客人來訪,
暫且在人間鵬鹖游。
詩意:
這首詩詞以東園為背景,表達了作者蘇軾的心境和情感。東園是指他在東京的花園,他在這里可以找到寧靜與放松,并擺脫煩惱。詩中所提到的夢神州,指的是作者的遐想和幻想,表達了他對故鄉的思念和對現實世界的不滿。詩中還描繪了雨后的夜晚,月亮在云層前若隱若現,天氣逐漸變冷。在這樣的環境下,作者感到自己的身體閑散,內心遠離塵世,覺得自己的居所更加幽靜。最后,作者謙遜地表示不愿意接待客人的造訪,暫時選擇在人間自由自在地游蕩。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東園的描繪,傳達了作者蘇軾內心的情感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東園成為他排遣煩惱和尋找寧靜的場所。詩中的苦竹、鳴蛙和鼓吹等景物和聲音,烘托出一種寧靜而祥和的氛圍。雨后的夜晚和月亮的映襯,給人以清冷和遙遠的感覺,與作者內心的閑散和遠離塵囂相呼應。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客人的拒絕,體現了他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對詩人身份的重新思考。整首詩詞以蘇軾獨特的筆觸和意境,展現了他豁達超脫的心態和對自由人生的追求,表現了宋代士人的獨立精神和對傳統禮教的反思。
“杜門謝客恐生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yuán? cǐ shī dāng wèi huáng tíng jiān zuò?
東園?此詩當為黃庭堅作?
cén jì dōng yuán kě sàn chóu, jiāo jiāo rǎo rǎo mèng shén zhōu.
岑寂東園可散愁,膠膠擾擾夢神州。
wàn gān kǔ zhú jīng qí juǎn, yī bù míng wā gǔ chuī shōu.
萬竿苦竹旌旗卷,一部鳴蛙鼓吹收。
yǔ hòu yuè qián tiān yù lěng, shēn xián xīn yuǎn dì piān yōu.
雨后月前天欲冷,身閑心遠地偏幽。
dù mén xiè kè kǒng shēng bàng, qiě zuò rén jiān péng hé yóu.
杜門謝客恐生謗,且作人間鵬鹖游。
“杜門謝客恐生謗”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