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葉暗紅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綠葉暗紅榴”全詩
應憐百花盡,綠葉暗紅榴。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皇太妃閣五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皇太妃閣五首》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雨細方梅夏,風高已麥秋的景象,表達了對百花凋謝和秋天來臨的感嘆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雨細方梅夏,
細雨輕柔地灑落在初夏的花朵上,
風高已麥秋。
秋風凜冽,稻谷已經金黃成熟。
應憐百花盡,
應該憐惜百花都凋謝殆盡,
綠葉暗紅榴。
綠葉逐漸轉為暗紅色,像是藏著紅石榴一般。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雨細方梅夏和風高已麥秋的景象,展現了季節交替的變化。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雨滴輕柔地灑落在初夏的花朵上,以及秋風凜冽、稻谷金黃成熟的景象,傳遞出對時間流轉的感慨。詩中的“應憐百花盡”暗示了百花凋謝的無奈,暗紅的綠葉象征著秋天的到來。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人們對于季節變化和生命流逝的深切感受。
這首詩詞的賞析在于蘇軾巧妙地運用了細膩的描寫手法,通過對自然景象的刻畫,表達了人們對于歲月流逝和生命的思考。同時,詩詞所描繪的季節交替和花朵凋謝的景象,也可以引發讀者對于光陰易逝和生命短暫的反思。整首詩詞以簡短的文字傳遞出深刻的意境,展示了蘇軾細膩而敏銳的感受力,使讀者在欣賞中感受到歲月的變遷和生命的脆弱。
“綠葉暗紅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ng tài fēi gé wǔ shǒu
皇太妃閣五首
yǔ xì fāng méi xià, fēng gāo yǐ mài qiū.
雨細方梅夏,風高已麥秋。
yīng lián bǎi huā jǐn, lǜ yè àn hóng liú.
應憐百花盡,綠葉暗紅榴。
“綠葉暗紅榴”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