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肌弱骨不成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豐肌弱骨不成妍”全詩
坐遣牡丹成俗物,豐肌弱骨不成妍。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黃州春日雜書四絕》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黃州春日雜書四絕》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黃州的冬天已經過去,春天仍然不夠深遠,只有梅花最為可憐。坐在這里看著牡丹,它已經變得平凡而不起眼,豐滿的花容和柔弱的花骨無法成就它的美麗。
這首詩詞以黃州春日為背景,通過對梅花和牡丹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現實世界中的美與平凡之間的思考。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開放,給人以希望和力量,而牡丹則因為過于普遍而失去了獨特的價值。作者通過對這兩種花的對比,抒發了對于美的追求和對平凡事物的思考。
這首詩詞賞析中融入了對于花卉的寫景,通過對梅花和牡丹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于美的獨特見解。梅花作為寒冬中的獨特存在,被賦予了強大的生命力和堅韌的品質,成為作者心目中最可憐、最令人感動的存在。相比之下,牡丹雖然花容豐滿,但因為過于普遍,失去了自己的魅力與價值。通過對梅花和牡丹的對比,作者傳達了對于獨特與平凡的思考,呼喚人們在追求美的同時,要珍惜身邊的平凡事物。
蘇軾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對于美與平凡之間的反思,引發讀者對于人生價值和追求的思考。這首詩詞在表達深情之余,也流露出對于現實世界的失望與無奈,作者試圖通過對梅花和牡丹的描繪,喚起人們對于美的珍惜和對于平凡事物的重視。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給人以深深的思考與共鳴。
“豐肌弱骨不成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ng zhōu chūn rì zá shū sì jué
黃州春日雜書四絕
zhōng zhōu là jǐn chūn yóu qiǎn, zhǐ yǒu méi huā zuì kě lián.
中州臘盡春猶淺,只有梅花最可憐。
zuò qiǎn mǔ dān chéng sú wù, fēng jī ruò gǔ bù chéng yán.
坐遣牡丹成俗物,豐肌弱骨不成妍。
“豐肌弱骨不成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