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馬毀車従此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殺馬毀車従此逝”全詩
新法清平那有此,老身窮苦自招渠。
無人可訴烏銜肉,憶弟難憑犬寄書。
自笑迂疏皆此類,區區猶欲理蝗馀。
霜風漸欲作重陽,熠熠溪邊野菊黃。
久廢山行疲犖確,尚能村醉舞淋浪。
獨眠林下夢魂好,回首人間憂患長。
殺馬毀車従此逝,子來何處問行藏。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捕蝗至浮云嶺山行疲苦有懷子由弟二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捕蝗至浮云嶺山行疲苦有懷子由弟二首》是蘇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西來煙障塞空虛,灑遍秋田雨不如。
新法清平那有此,老身窮苦自招渠。
無人可訴烏銜肉,憶弟難憑犬寄書。
自笑迂疏皆此類,區區猶欲理蝗馀。
霜風漸欲作重陽,熠熠溪邊野菊黃。
久廢山行疲犖確,尚能村醉舞淋浪。
獨眠林下夢魂好,回首人間憂患長。
殺馬毀車従此逝,子來何處問行藏。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在浮云嶺山行捕蝗過程中的疲憊和內心的思考。詩人感嘆西方煙霧籠罩著遼闊的空虛,灑落在秋田上的雨水無法與之相比。他對新法帶來的清平生活感到不屑,認為自己的老身窮苦并非無法自招。無人可訴他烏銜肉的辛酸,他卻難以通過犬寄書來與思念的弟弟聯系。他自嘲自己的迂腐和愚昧,但仍然懷著消除害蟲的渴望。隨著霜風的逐漸增強,重陽節將至,溪邊的野菊金黃燦爛。盡管長時間的山行使他疲憊不堪,但他仍能在村子里陶醉舞蹈,享受自由自在的快樂。他獨自躺在林下,喜歡做夢,但回首望向人間,憂患仍然存在。他說他愿意放棄馬和車,離開這一切,詢問子由弟弟身在何處。
賞析:
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的情感和思想。詩中描述了他疲憊的旅途,但也反映出他對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對清平生活的不滿。他思念弟弟,但又無法與之相聚,表達了內心的孤獨和牽掛。盡管面對困苦和憂患,他仍然保持著自嘲和樂觀的態度。他渴望改變現狀,理清社會問題,同時也展現了他對自由和快樂的向往。整首詩詞以山水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與詩人內心的對比來表達情感。蘇軾以獨特的方式展示了他的思考和對生活的態度,使這首詩詞具有深遠的意義。
“殺馬毀車従此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ǔ huáng zhì fú yún lǐng shān xíng pí kǔ yǒu huái zi yóu dì èr shǒu
捕蝗至浮云嶺山行疲苦有懷子由弟二首
xī lái yān zhàng sāi kōng xū, sǎ biàn qiū tián yǔ bù rú.
西來煙障塞空虛,灑遍秋田雨不如。
xīn fǎ qīng píng nà yǒu cǐ, lǎo shēn qióng kǔ zì zhāo qú.
新法清平那有此,老身窮苦自招渠。
wú rén kě sù wū xián ròu, yì dì nán píng quǎn jì shū.
無人可訴烏銜肉,憶弟難憑犬寄書。
zì xiào yū shū jiē cǐ lèi, qū qū yóu yù lǐ huáng yú.
自笑迂疏皆此類,區區猶欲理蝗馀。
shuāng fēng jiàn yù zuò chóng yáng, yì yì xī biān yě jú huáng.
霜風漸欲作重陽,熠熠溪邊野菊黃。
jiǔ fèi shān xíng pí luò què, shàng néng cūn zuì wǔ lín làng.
久廢山行疲犖確,尚能村醉舞淋浪。
dú mián lín xià mèng hún hǎo, huí shǒu rén jiān yōu huàn zhǎng.
獨眠林下夢魂好,回首人間憂患長。
shā mǎ huǐ chē cóng cǐ shì, zi lái hé chǔ wèn xíng cáng.
殺馬毀車従此逝,子來何處問行藏。
“殺馬毀車従此逝”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