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把還鄉千斛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忍把還鄉千斛淚”全詩
豈獨家人在中饋,卻因麟趾識關睢。
云軿忽已歸仙府,喬木依然擁舊廬。
忍把還鄉千斛淚,一時灑向老萊裾。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余主簿母挽詞》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余主簿母挽詞》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閨庭蘭玉照鄉閭,
自昔雖貧樂有余。
豈獨家人在中饋,
卻因麟趾識關睢。
云軿忽已歸仙府,
喬木依然擁舊廬。
忍把還鄉千斛淚,
一時灑向老萊裾。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挽詞中的一篇,表達了對母親離世的悲痛和對母愛的懷念之情。詩人回憶起兒時在家中與母親相處的美好時光,盡管家境貧寒,但在母愛的滋養下,他仍然感到非常快樂滿足。詩人意味深長地說,不僅僅是家人給予了他物質上的滋養,更是因為母親的教誨和關愛,使他能夠獲得更高的認識和成就。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母愛的謳歌,展現了蘇軾對母親的深情厚意。首兩句描繪了家中的閨房,用"蘭玉"來比喻母親,形容她的美好和高貴。接著,詩人表達了自己在貧窮之中依然感到快樂和滿足,這是因為母親的愛護和教育,讓他在精神上得到了滋養。
接下來的兩句詩以一種反問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母親的敬愛之情。詩中提到"麟趾識關睢",關睢是古代傳說中的賢臣,具有聰明才智。詩人以關睢為比喻,暗示母親是識別自己才能的人,她看到了兒子的潛力和才華。
最后兩句詩是詩人對母親離世的悲痛表達。詩人形容母親已經歸于仙境,而他自己仍然在塵世中,感到孤獨和寂寞。他忍不住流下千斛淚水,灑在母親曾經的衣裙上,表達了深深的思念和痛苦。
整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母親深深的懷念和哀思之情,展現了母愛的偉大和深遠影響。通過對母親的贊美和追思,詩人向讀者傳達了家庭情感和親情的重要性,同時也表達了對母愛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忍把還鄉千斛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zhǔ bù mǔ wǎn cí
余主簿母挽詞
guī tíng lán yù zhào xiāng lǘ, zì xī suī pín lè yǒu yú.
閨庭蘭玉照鄉閭,自昔雖貧樂有余。
qǐ dú jiā rén zài zhōng kuì, què yīn lín zhǐ shí guān suī.
豈獨家人在中饋,卻因麟趾識關睢。
yún píng hū yǐ guī xiān fǔ, qiáo mù yī rán yōng jiù lú.
云軿忽已歸仙府,喬木依然擁舊廬。
rěn bǎ huán xiāng qiān hú lèi, yī shí sǎ xiàng lǎo lái jū.
忍把還鄉千斛淚,一時灑向老萊裾。
“忍把還鄉千斛淚”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