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疾為勤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得疾為勤民”全詩
固應祠百世,何止活千人。
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親。
萬方何以報,得疾為勤民。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大行太皇太后高氏挽詞二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大行太皇太后高氏挽詞二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卻狄安諸夏,先王社稷臣。
固應祠百世,何止活千人。
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親。
萬方何以報,得疾為勤民。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為追憶去世的太皇太后高氏而寫的。詩中表達了對太皇太后的敬仰和思念之情。蘇軾稱太皇太后為"卻狄",意指她在世時是尊貴的君主,統治了中原和狄(指北方民族)等地。他認為太皇太后是先王(指太祖趙匡胤)的重要臣子,為社稷(指國家的安危)作出了巨大貢獻。蘇軾表示,太皇太后應該被世世代代地祭祀,因為她的功勞不僅僅是活著的千人能夠比擬的。他相信上天已經了解自己的忠誠,而忘記家庭的君主也會念及親人。最后,蘇軾思考如何回報太皇太后的恩情,認為自己應該通過付出努力和奉獻來報答,將個人的疾病化為為民眾的勤奮。
賞析:
這首詩詞體現了蘇軾對太皇太后的深厚敬意和忠誠。他以"卻狄"稱呼太皇太后,突顯了她在世時的地位和威望。蘇軾認為太皇太后是非常偉大的人物,她的功績應該被永遠銘記并世代祭祀。詩中的"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親"表達了他對上天和君主的信任,相信自己的忠誠和努力會得到認可和回報。最后兩句"萬方何以報,得疾為勤民"則展現了蘇軾對太皇太后的感激之情,并表示自己愿意通過自己的付出來報答太皇太后的恩情。
這首詩詞通過對太皇太后的稱頌和思念,展現了蘇軾作為一位官員和文人的忠誠與擔當。他以此表達了對社稷和君主的忠誠,同時也體現了他對家庭、親人和社會的責任感。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具有深遠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
“得疾為勤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 xíng tài huáng tài hòu gāo shì wǎn cí èr shǒu
大行太皇太后高氏挽詞二首
què dí ān zhū xià, xiān wáng shè jì chén.
卻狄安諸夏,先王社稷臣。
gù yīng cí bǎi shì, hé zhǐ huó qiān rén.
固應祠百世,何止活千人。
dìng cè tiān zhī wǒ, wàng jiā dì niàn qīn.
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親。
wàn fāng hé yǐ bào, dé jí wèi qín mín.
萬方何以報,得疾為勤民。
“得疾為勤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