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臺倒影日銜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樓臺倒影日銜山”全詩
龍蜃吐云天入水,樓臺倒影日銜山。
僧於僻寺難為隱,人在扁舟未是閑。
孤鶴似尋和靖宅,盤空飛去復飛還。
分類: 西湖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西湖壽星院明遠堂》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湖壽星院明遠堂》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十年沒有來這里倚欄桿,
景色依然一眼望得見。
龍蜃噴云天入水中,
樓臺倒影日戴山。
僧人在僻靜的寺廟里難以隱遁,
我在小舟上也并非閑散。
孤寂的鶴似乎在尋找和靖的住處,
盤旋在空中飛去又飛回來。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蘇軾對西湖壽星院明遠堂的回憶和感慨。蘇軾在詩中表達了自己十年未來此處的思念之情,同時描述了寺廟和湖景的壯麗景色。他通過描繪龍蜃噴云、樓臺倒影等景象,展示了西湖的美麗和宏偉。詩中還表達了蘇軾對僧人和自己生活狀態的思考,暗示了對尋求內心寧靜與安定的渴望。
賞析:
蘇軾以細膩的筆觸和精湛的描寫能力,將西湖的景色描繪得栩栩如生。他通過詩中的景象,如龍蜃吐云和樓臺倒影,將西湖的壯麗景色展現在讀者面前。這些景象不僅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也暗示了作者內心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
詩中的僧人和蘇軾自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僧人在僻靜的寺廟里難以隱遁,而蘇軾則身處小舟上,也并非自由自在。這種對比表達了作者對自身狀況的思考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孤寂的鶴則象征著作者對和靖居士的向往,寓意著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細致入微的描寫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示了蘇軾對西湖景色的熱愛和對內心寧靜的渴望。同時,詩中也透露了作者對自身生活狀態和人生意義的思考,給人以深思的啟示。
“樓臺倒影日銜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hú shòu xīng yuàn míng yuǎn táng
西湖壽星院明遠堂
shí nián bù xiàng cǐ píng lán, jǐng xiàng yī rán yī wàng jiān.
十年不向此憑欄,景象依然一望間。
lóng shèn tǔ yún tiān rù shuǐ, lóu tái dào yǐng rì xián shān.
龍蜃吐云天入水,樓臺倒影日銜山。
sēng yú pì sì nán wéi yǐn, rén zài piān zhōu wèi shì xián.
僧於僻寺難為隱,人在扁舟未是閑。
gū hè shì xún hé jìng zhái, pán kōng fēi qù fù fēi hái.
孤鶴似尋和靖宅,盤空飛去復飛還。
“樓臺倒影日銜山”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