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嫌高屋冷颼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意嫌高屋冷颼颼”全詩
羨師此室才方丈,一炷清香盡日留。
暮鼓朝鐘自擊撞,閉門孤枕對殘釭。
白灰旋撥通紅火,臥聽蕭蕭雨打窗。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書雙竹湛師房二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書雙竹湛師房二首》是蘇軾(字子瞻)所作的兩首詩,描述了他在江湖中的生活與對湛師房的贊美。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書雙竹湛師房二首》
我本江湖一釣舟,
意嫌高屋冷颼颼。
羨師此室才方丈,
一炷清香盡日留。
暮鼓朝鐘自擊撞,
閉門孤枕對殘釭。
白灰旋撥通紅火,
臥聽蕭蕭雨打窗。
譯文:
我原本是一個游走江湖的人,一直坐在小船上垂釣。
但我對那些高高在上的屋子感到厭倦,那里冷颼颼的。
我羨慕你這間方丈,這是一位有才華的僧侶的住所,
他在這里點燃一炷清香,整日不離。
夜晚的鼓聲和早晨的鐘聲自己敲擊相撞,
我關上門,孤枕難眠,對著殘缺的蠟燭。
我撥動白灰,讓紅火燃起來,
躺在床上聆聽細雨打在窗戶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蘇軾對自由、寧靜和清凈生活的向往。他自稱是江湖人,喜歡自由自在地在江湖中垂釣。然而,他對于那些高樓大廈的生活感到厭倦,認為那里冷颼颼的,缺少溫暖和人情味。他羨慕湛師房這個僧侶的住所,因為它是一個方丈,代表著僧侶的修行和精神追求。在這個房間里,湛師房點燃了一炷清香,整日不離,象征著他對于寧靜和清凈的追求。
蘇軾把自己與湛師房形成了對比,他關上門,面對孤獨的枕頭和殘缺的蠟燭,夜晚的鼓聲和早晨的鐘聲在他心中敲響。然而,他通過撥動白灰,讓火焰重新燃起,使房間變得溫暖起來。他躺在床上,聆聽著細雨敲打窗戶的聲音,這種聲音帶給他一種寧靜和安慰。
整首詩通過對比描繪了蘇軾內心深處對自由與寧靜的向往,以及對湛師房這種修行生活的贊美。他通過自己的感受,表達了對于真正的精神追求和內心的滿足的渴望。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蘇軾對于生活和精神追求的獨特見解,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于自然和人文的細膩感受。
“意嫌高屋冷颼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ū shuāng zhú zhàn shī fáng èr shǒu
書雙竹湛師房二首
wǒ běn jiāng hú yī diào zhōu, yì xián gāo wū lěng sōu sōu.
我本江湖一釣舟,意嫌高屋冷颼颼。
xiàn shī cǐ shì cái fāng zhàng, yī zhù qīng xiāng jǐn rì liú.
羨師此室才方丈,一炷清香盡日留。
mù gǔ cháo zhōng zì jī zhuàng, bì mén gū zhěn duì cán gāng.
暮鼓朝鐘自擊撞,閉門孤枕對殘釭。
bái huī xuán bō tòng hóng huǒ, wò tīng xiāo xiāo yǔ dǎ chuāng.
白灰旋撥通紅火,臥聽蕭蕭雨打窗。
“意嫌高屋冷颼颼”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