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漬云蒸蘚未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水漬云蒸蘚未干”全詩
蟹眼翻波湯已作,龍頭拒火柄猶寒。
姜新鹽少茶初熟,水漬云蒸蘚未干。
自古函牛多折足。
要知無腳是輕安。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次韻周穜惠石銚》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周穜惠石銚》是蘇軾寫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銅腥鐵澀不宜泉,
愛此蒼然深且寬。
蟹眼翻波湯已作,
龍頭拒火柄猶寒。
姜新鹽少茶初熟,
水漬云蒸蘚未干。
自古函牛多折足,
要知無腳是輕安。
中文譯文:
銅和鐵的味道不適合泉水,
我喜歡這種蒼然、深邃且寬廣的感覺。
蟹眼翻滾,湯已經煮開,
龍頭抵擋火焰,柄仍然涼寒。
新姜、少量鹽、初熟的茶,
水漬中蒸發的云氣還未干燥。
自古以來,函牛多因折足,
要知道沒有腳才是輕盈自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的細節描繪出了詩人蘇軾的感慨和思考。首先,詩人提到銅和鐵的味道不適合泉水,表達了對一些事物的喜好和偏好。接著,他表達了對蒼然、深邃且寬廣的感覺的喜愛,這種感覺可能代表了他對深沉、寬廣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接下來的幾句中,詩人運用了蟹眼翻滾、龍頭抵擋火焰等意象,展示了生活中的變化和對抗。這些意象可能象征著詩人面對困境和挑戰時的堅韌與冷靜。
在最后兩句中,詩人提到姜、鹽、茶和水漬中的云氣,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細枝末節的事物。通過這些細節,詩人似乎在表達對于生活瑣碎之事的關注和體悟。
最后一句“自古函牛多折足,要知無腳是輕安”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的一種思考。函牛是指用來裝載書籍的牛皮箱,折足則象征了人生中的挫折和困難。詩人通過這句話告訴我們,了解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被外在的困境所限制,才能獲得內心的輕安和自由。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境界、生活瑣碎之事以及自我認知的思考和感悟。詩詞中的意象和細節給人以深沉、靜謐的感覺,展示了蘇軾獨特的寫作風格和思維深度。
“水漬云蒸蘚未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hōu zhǒng huì shí diào
次韻周穜惠石銚
tóng xīng tiě sè bù yí quán, ài cǐ cāng rán shēn qiě kuān.
銅腥鐵澀不宜泉,愛此蒼然深且寬。
xiè yǎn fān bō tāng yǐ zuò, lóng tóu jù huǒ bǐng yóu hán.
蟹眼翻波湯已作,龍頭拒火柄猶寒。
jiāng xīn yán shǎo chá chū shú, shuǐ zì yún zhēng xiǎn wèi gàn.
姜新鹽少茶初熟,水漬云蒸蘚未干。
zì gǔ hán niú duō zhé zú.
自古函牛多折足。
yào zhī wú jiǎo shì qīng ān.
要知無腳是輕安。
“水漬云蒸蘚未干”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仄韻) 去聲十五翰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