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已著濃春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游人已著濃春去”全詩
游人已著濃春去,不待歌長舞袖翻。
分類:
作者簡介(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上巳瓊林苑宴二府同游池上即事口占》晏殊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上巳瓊林苑宴二府同游池上即事口占》是宋代文學家晏殊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曲榭回廊手伎喧,
彩樓朱舫鼓聲繁。
游人已著濃春去,
不待歌長舞袖翻。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宴會場景,詩人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一幅熱鬧喧囂的畫面。宴會在美麗的園林中舉行,回廊曲折延伸,手藝人們的表演聲音此起彼伏。華麗的彩樓上停泊著朱紅色的船只,鼓聲嘹亮,氣氛熱烈。然而,詩人感嘆時間的流逝,春意濃厚的時光已經過去,不再有歌聲和翩翻的舞袖。
賞析:
這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意境的轉換展現了宴會的熱鬧與時光的流逝。首兩句描述了宴會場景,曲榭回廊和手藝人們的表演聲,彩樓和船只,鼓聲繁盛,給人一種熱鬧喧囂的感覺。接著,詩人通過轉折表達了他對時光流逝的感嘆。"游人已著濃春去"一句中,詩人用"濃春"象征充滿生機和美好的時光,隱喻宴會的熱鬧景象,而"去"字則暗示了時光的逝去。最后一句"不待歌長舞袖翻"用簡練的語言深化了時光流逝的感嘆,同時也映襯出宴會場景的安靜與寂寥。
整首詩詞通過對宴會場景的描寫和對時光流逝的思考,表達了晏殊對歲月易逝的感慨。他以熱鬧與寂靜的對比,呈現出人生瞬息萬變的真實性。這種描寫手法在宋代詩詞中較為常見,同時也體現了晏殊豪放灑脫的個人風格。
“游人已著濃春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sì qióng lín yuàn yàn èr fǔ tóng yóu chí shàng jí shì kǒu zhàn
上巳瓊林苑宴二府同游池上即事口占
qū xiè huí láng shǒu jì xuān, cǎi lóu zhū fǎng gǔ shēng fán.
曲榭回廊手伎喧,彩樓朱舫鼓聲繁。
yóu rén yǐ zhe nóng chūn qù, bù dài gē zhǎng wǔ xiù fān.
游人已著濃春去,不待歌長舞袖翻。
“游人已著濃春去”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